第200章 恩賜(第2/2頁)

今日算是難得的他腦中沒有朝事、只有作詩的一日。

……

“部堂大人,可要用水?”

柳賀臥了不到一個時辰便被吵醒,眼睛有些不適,精神也不是很足,他不由感慨,他精力的確不如剛考試中進士那時候了。

洗過臉,又用過早飯,柳賀便閑不住了,主客司、精膳司皆有事要向他匯報,除此之外,內閣與天子也時不時有命令下發。

“澤遠詩可作完了?”

柳賀不由嘆道:“部堂大人,您為何比那朝鮮使臣還要著急?”

“聽澤遠的意思,詩應當是作完了。”

柳賀道:“確是作完了,部堂大人您可要一觀?”

“不必。”潘晟道,“待宴那日再看。”

柳賀:“……”

他發現了,潘晟的拖延症也很嚴重。

大明官場和後世的公務系統也有些相似,上級找下級要材料那絕對是一秒都不能等,可一旦材料到了手,下級以為上級早就看過了,然而上級的答復往往要一周以後才到。

“其余事已備好了吧?”

“備好了。”

聽柳賀這般說,潘晟也就放下心來,柳賀年歲雖輕,辦起事來卻張弛有度,他既說備好了,潘晟就不必再憂心。

潘晟以前並未與柳賀打過交道,柳賀中進士那年他雖是禮部尚書,但之後他一直不在朝中,因而只是聽聞張居正收了個好門生。

但對柳賀能否勝任禮部右侍郎一職,潘晟心中仍然存疑,柳賀畢竟太年輕了,他在地方上雖幹得不錯,但京城並非地方,官員的行事作風完全不同。

舉例來說,在地方上,一府之尊可以靠威權將手下人降服,但到了京城,即便是內閣輔臣也很難一手遮天。

就如內閣與吏部通常難以一條心,言道、宮中、權貴、藩王……要處理的事實在太多太多,且官員們間關系也十分復雜,稍有不慎,連自己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因而將地方官做好並不難,做京官卻很不容易。

柳賀來禮部時間不長,但據潘晟觀察,他對官場上的門路還是洞悉的。

當然,對現今的柳賀來說,其他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張居正的門生,而張居正頗為欣賞他。

不過柳賀也並未因此變得驕矜,辦事仍是踏實謹慎。

……

到了禮部設宴招待朝鮮使臣這日,天子原先並未說要到,可不知為何突然改了主意,天子要來,宴席的標準自是又要調整,不過禮部眾人

都有經驗,還不至於在此事上手忙腳亂。

這一日,天子坐在主位,閣臣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都到了,馬自強已病到不能入閣辦事,天子便令其養好身體再說。

在柳賀印象中,位居張居正之後的閣臣便是張四維與申時行了,馬自強在後世名聲並不顯,想必是入閣的時間並不長久。

此宴系禮部主辦,因而潘晟便與閣臣們坐在一處,柳賀則在後排,與各部的侍郎坐在一處。

不得不說,精膳司置辦的菜色要比光祿寺強太多了,味道鮮美,酒水也是上佳,唯獨一點不好,就是天子與朝鮮使臣互相吹捧,官員們也在一旁陪笑,簡而言之,沒有吃飯的氣氛。

過了一會兒,那朝鮮使臣便道:“吾國國君極愛右宗伯的文章,吾國的讀書人對右宗伯亦心生向往,臣來大明時,國君一再囑咐,要留右宗伯墨寶。”

天子笑道:“柳先生的名聲,就連你們朝鮮也聽說了嗎?”

“我朝鮮讀書人都十分仰慕□□,右宗伯的文章,朝鮮讀書人人人拜讀。”使臣道,“《祭師文》一篇,朝鮮婦孺皆知。”

這使臣會說一些大明官話,但說起來十分之別扭,若是說得快一些,眾人需認真分辨才行。

可這使臣似乎是真的喜愛柳賀那篇《祭師文》,竟用別別扭扭的官話將《祭師文》全篇背了下來。

官員們才知,這使臣說的也並非虛言,而是真的極喜愛這篇文章。

柳賀文才滿朝文武皆知,直到此時,眾人才意識到,在這宴會上,柳賀的官位雖不是最高,但在朝鮮使臣心目中,他卻是最知名的一個。

“柳先生的文章,朕也極是喜愛。”天子道,“一字一句皆是真情,柳先生出自寒微,能於今日將名聲傳遍外邦,正是有了一位夫子的教導。”

“我大明一貫尊師重道,來人,賜柳先生師孫仲從六品儒林郎。”

柳賀出列道:“臣謝陛下恩典。”

“柳先生,這官非賜你的,而是賜你夫子的。”天子道,“唯願日後,天下之師皆如先生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