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番外十二 兒女(第2/3頁)

誰說女子不如男?

既然她有喜好,也願意投入其中,她便不能夠比任何人差。

到後來,柳賀致仕返鄉,妙妙不好一個人留在京城,但即便她在家鄉,她仍辛苦鉆研,為百姓制造了許多利於農事、節水、省力的工具。

據萬歷年間的記載,柳賀之女柳妙雖未登上明史正傳,卻也是大明朝有名的奇女子,她終生未婚,以女子之身致力於鉆研農具,她發明的“節水神器”比西方早了幾百年,時至今日,在西北等地仍被使用。

……

知兒小時候比妙妙要乖一些。

或許是妙妙這個姐姐成日大大咧咧的緣故,知兒的性子便有些羞怯,不莽撞,家門口若來了野貓,知兒也不會如妙妙一般直接撲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試探再試探。

楊鄉紳都嫌他慢。

他試探還沒完,貓早就跑走了。

可這不代表知兒不愛動,他只是比旁的稚童多了幾分謹慎罷了。

和妙妙不同,妙妙小時候還經歷過柳賀被外放到揚州,可知兒有記憶以來,柳賀就已是朝堂上聲名赫赫的柳閣老了。

換而言之,知兒自小便走上了衙內的道路。

柳賀任了次輔後,官員們便常愛去他家坐坐,柳賀家院子小,書房也只有一處,知兒對他的嗅覺又格外靈敏,只要柳賀在家,知兒必然是能摸到的。

柳賀與於慎行、王錫爵等議事時,偶爾就會聽見門外傳來一陣“咚咚”聲,過了一會兒,門被“吱呀”推開,一雙小腿先用力邁過台階,之後便眨著雙大眼睛,一臉好奇地往書房裏看。

這個時候,王錫爵往往會伸手招他過來,知兒見了熟人,小短腿便蹬得更歡,伸出手,美滋滋地喊王錫爵一聲“伯伯”。

柳賀叫他下來,王錫爵卻樂呵呵地和知兒玩了一陣。

王錫爵在官場上嚴格又正直,教育家中的子弟,他也一向承擔著嚴父的職責,可王錫爵待知兒卻寬容和氣,每回知兒找過來,他都高高興興的。

柳賀無奈道:“我在家裏的事又未和他說過,不知他是怎麽摸到的。”

於慎行道:“澤遠,你一看就是在家時日太短。”

柳賀瞥他一眼:“可遠兄為何說我,你不也是如此嗎?”

論起對家人的親近,幾人之中,王錫爵顯然是最好的,他如今已是內閣輔臣,卻仍日日伺候在母親身前,柳賀覺得,自己比起對方還大有不如。

知兒小時候性子有些軟,柳賀以為他長大了也會如此,誰知知兒大了以後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柳賀忍不住猜,這或許也和他有關。

柳賀在次輔任上經過幾次風浪,尤其是天子立太子及三場大戰的時期,朝堂上對柳賀的攻訐聲始終不斷。

知兒從小就看見,那些官員今日可以上門到柳府門前討好,待柳賀遭了難,他們又會毫不猶豫將柳賀賣掉。

這其實是官場常態,柳賀自身早已經習慣了,可知兒卻十分受不了。

且對於其他年輕人來說,官員們大多高不可攀,他們要費盡無數心思考中舉人、進士後,才能得到這些官員平等相待,可知兒不同,自他有記憶來,柳賀就是內閣次輔,大明朝最頂峰的官員他個個認得,就算申時行為首輔時,有吏部尚書楊巍相助,他也不敢過於為難柳賀。

對於知兒來說,官場是一個沒有絲毫神秘感的地方,他自小便知它是如何運作的,也知曉得勢的官員平日是如何生活的。

那樣的生活對他沒有絲毫吸引力。

加上有妙妙珠玉在前,他便下定決心,要做些常人沒有做過的事。

恰逢《育言報》、《航海報》等大力宣傳海外旅行家的經歷,有柳賀教導,再去四夷館學了一陣,知兒便會了弗朗機語、泰西語等語種,年歲再大一些,他又去遼東和李如松學武,掌握了一身好本事。

之後他便自稱船長,乘著船往西去了。

楊堯為此生了一場氣,責怪柳賀待孩子太隨意,什麽都不管,她寧願知兒在家當個衙內,也好過出海去那弗朗機去泰西。

楊堯並不是要將知兒拘在家裏,只是海外路遠,她很為知兒的安危憂心。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何況出海風險一直不小,知兒一年半載都不見什麽音訊,楊堯心裏時時都記掛著他。

第一回 出海時,知兒確實去了許久,但他不是出海做生意,而是作為航海家出行,因而這一路上,他所見識的都是各地商人並未認真去發掘的風光,他每逗留一個地方,便會在那裏做記號,完善地圖,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之後他在《育言報》上將自己的航海見聞記載了下來,還買了許多海外的文卷、紀念品等帶回大明。

柳賀便收到了一本他帶回的《蒙田隨筆》,蒙田創作的時間恰好是在萬歷八年到萬歷十五年之間,收到書的時候,柳賀本身也有一種十分神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