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

大明有一姓兩國公府,正是徐家。

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嗣為魏國公,長女嫁給了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燕王妃。

徐輝祖在建文朝為官。

建文元年,太祖高皇帝忌日,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位朱棣的嫡子入京代父祭拜。

當時朱允炆想要把這三個燕王子留下來作為質子,防止燕王造反。

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黃子澄說:「不可,我們留下了三個燕王子嗣,不就是告訴燕王,我們在懷疑他嗎?提醒燕王因此做出準備,這是有害的,不如把三子全部遣返。」

徐輝祖對建文帝說:「朱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燕王心腹大患。」

然後朱允炆又問了徐達次子、徐輝祖的弟弟、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

徐增壽說:「燕王和皇上的父親懿文太子同母同氣,富貴已極,怎麽可能還造反呢?」

懿文太子就是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標。

朱允炆一聽,頗有很有道理,四叔怎麽會有謀反之心呢?那可是親四叔啊!

朱允炆就把朱高熾三兄弟,放回了燕府。

建文三年,曹國公李景隆帶領大軍和燕府軍,在白溝河展開了血戰。

李景隆帶著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打的燕府節節敗退。

燕府屢戰屢敗,且戰且走。

正當燕府大軍潰敗之際,李景隆突然揮師繞到燕師背後,開始前後夾擊!

朱棣三易其馬,矢盡揮劍,亦不能敵!眼看著大勢已去,朱棣暗道:吾命休矣!

李景隆的牙旗,就是主帥的大旗,忽然就倒了!!

說是一陣大風給吹倒的。

朱棣一看敵人牙旗倒了,己方士氣大增,便再次開始組織進攻。

白溝河之戰,建文朝六十萬大軍大敗特敗,李景隆逃往濟南。

李景隆到底是不是奸細?

反正大明禮部尚書胡濙說李景隆不是奸細。

那陣風,吹倒牙旗的大風,就是天命所歸!

但是禮部尚書胡濙又說,李景隆雖然被囚禁,最後善終了。孩子還是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使,住在曹國公府內。

魏國公徐輝祖還在白溝河之戰後,去接應了李景隆。

建文四年,魏國公徐輝祖領兵,在齊眉山大勝特勝了燕府大軍!

徐輝祖在兩淮抗住了燕府大軍進攻步伐,為將領何福、平安兩人再次組織軍隊,爭取了很多的時間。

當時天氣變得炎熱了起來,徐祖輝、何福、平安三路大軍並進,打的燕府軍節節敗退。

燕府大軍再次陷入了舉步維艱、生死危急的地步!

徐輝祖剛要趁勝進剿朱棣時,就收到了朱允炆的詔書。

朱允炆的詔書讓徐輝祖撤軍。

徐輝祖臨陣痛罵:「朝中逆臣堪比秦檜,這詔書和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嶽飛一樣的昏聵。」

因為朝中的黃子澄、黃觀、方孝孺人都說:「兩淮難民說了,燕府的軍隊已經撤退了,徐輝祖有養寇自重的嫌疑,手握大軍不回京,這是想謀反啊!」

朱允炆就讓徐祖輝撤軍回到了南京城。

朱棣一看徐輝祖主力撤軍,立刻開始了對兩淮的何福、平安的征討。

最終徹底占領了兩淮。

直到此時,朱允炆未嘗沒有一戰之力。

朝中大將盛庸請戰,帶領太子府水軍和燕府,在長江沿岸打了許久。

本來看著長江發愁如何渡江的朱棣,一下子就有了船渡江了。

沒船渡江?太子府可以送啊!

徐輝祖表面上看,還算抵抗積極,但是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就直接暗中給燕府傳遞消息,屬於明面上的內鬼。

最終徐增壽這種暗通曲款的行為,被朱允炆發現,朱允炆便殺掉了徐增壽。

朱棣登基之後,封了徐增壽為定國公。

永樂五年六月,徐輝祖死在了家中,一個月後,徐輝祖子徐欽嗣魏國公。

自此,大明徐家一門兩公。

李賢對當年的靖難之役越了解,就對現在南衙這種處處詭異越理解。

太子府全員內鬼,這是有傳統的!

這種傳統背後的成因比較復雜,值得專門研究一下,為什麽會全員內鬼。

但顯然,此時的王驥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李賢看著堪輿圖,愣愣的問道:“魏國公府這麽大的事兒,我們都不知道,你們將他們圍困在了鳳陽府,現在他們已經突圍了,怎麽辦?”

王驥痛定思痛的說道:“我們嚴密防守長江一線!退出兩淮!”

其余經常參與戎政的人員絲毫不意外,他們甚至還長松了口氣。

李賢大約明白了王驥的想法,那就是劃江而治。

長江是天塹,只要守住了天塹,大明軍隊沒有船舶,如何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