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

王復罵他們的話很難聽很難聽,可伯顏帖木兒、和碩、隔幹、阿史那合霍就只能聽著,辦了壞事,被發現了,挨幾句罵反而是好的,就王復那肚子裏的主意,真的要收拾他們幾個憨貨,根本不用細想,他們統統都得倒黴。

康國公把他們叫來罵一頓,總比康國公暗搓搓的給他們下套要強得多。

王復的手不停的點著這幾個人,厲聲說道:“我為什麽把王永貞送回康國,因為大石要西征,要去拔都薩萊去可汗,我們和大明交惡有什麽好處?我們這邊去西征,那邊大明的長征健兒們就得踹了我們的老窩,這撒馬爾罕以後就只能叫康定了!”

“去歲,大明皇帝北伐,為何要讓劉安、孫鏜調到輪台,是看似是防備阿剌知院西進,但有沒有在防備康國馳援阿剌知院?你們再用你們的大腦袋想一想,想一想,如此調度,大明是不是要為西征做準備?”

“壞我康國好事!”

“康國公,大石西征,不是什麽好事吧。”伯顏帖木兒非常小聲的提出了自己的異議,也先西征已經成為了一個執念,可就連伯顏帖木兒都不願意西征了,在伯顏帖木兒、和碩、隔幹台吉看來,康國這地盤已經足夠大、足夠富,足夠他們揮霍了。

隔幹台吉小聲的附和的說道:“我也不是很贊同,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有什麽好去的。”

“我也不贊同。”阿史那合霍說話就底氣硬的多,他女婿是康國公,也先當大汗,對昭武九姓而言,那是一丁點好處沒有,阿史那合霍非常不贊同西征,從一開始就是。

“你們忘記了當初我們為什麽西進?”王復面色一變,眉頭緊蹙的看著這幾個人,他終於完全理解了,為何會達成一致,把阿史那儀和王永貞的消息透露出去,其實根本目的就是不願意西征。

用尼古勞茲的話說,大明有高道德劣勢,用伯顏帖木兒的話說,大明的規矩太多,用大明的話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師出無名非王師,如果公世子極為順利的抵達大明,而且沒有任何的波瀾,表現出了康國的恭順之心,那大明便是師出無名。

沒有了東邊的威脅,康國就可以正式準備西進之事了。

可是已經沒有人願意再追隨也先,實現也先那個野望了,也先要去拔都薩萊做可汗,其實就是心中追隨的大元舊日榮光,可對於伯顏等人而言,重現大元舊日榮光,毫無意義。

隔幹試探性的說道:“當初西進,不是因為害怕大明報復嗎?大皇帝那麽兇,我們還待在和林,大皇帝怕是要禦駕親征。”

也先是對的,整個康國,除了王復還把也先當大石,連伯顏帖木兒這個親弟弟,都不把也先當大石了。

王復對這種情況非常熟悉,從正統初年,主少國疑,群臣不把稽戾王當回事,正統末年,王振僭越神器,群臣就更不把稽戾王當回事了,只要討好王振便可以為所欲為。

王振是稽戾王的大珰,討好王振不就是在討好稽戾王嗎?

可王振和稽戾王終究是兩個人。

伯顏帖木兒又補充說道:“大石年事已高,這再長途奔波,路途遙遠顛簸,兵兇戰危,恐有不妥啊!”

“我們不趁著國力振奮西進,若是大明打過來怎麽辦?”王復立刻反問道。

伯顏非常坦然的說道:“打來了,就繼續西進唄,反正奧斯曼的法提赫說的厲害,在我看來,也就普普通通,打不過大明,還打不過法提赫嗎?”

和碩和隔幹連連點頭,相比較全身上下都是火器的大明軍,法提赫的實力就和綿羊一樣。

對於草原人而言,打不過就跑,這不是很正常的嗎?打不過硬拼,和送死有什麽區別嗎?

東邊丟了,在西邊找補回來就是了,就像和林丟了,這不又有撒馬爾罕了嗎?從匈奴開始,千余年的時間,草原人都是這麽過來過來的,早就形成了路徑依賴,現在大明勢大,逃跑不是個丟人的事兒。

只有康國公這樣的漢人,才會覺得一寸山河一寸血,因為中原王朝在千余年的歷史上,國力就是天朝上國,所以才會有故土之說,長久而穩定的統治,才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之事。

伯顏、和碩、隔幹,他們哪裏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誰,說不定祖上還是被擄掠的漢人,也先的母親就是漢人!

阿史那合霍非常幹脆的說道:“我們是昭武九姓,真的論起來,我們可是地道的大唐遺民,是有當初大唐皇帝的聖旨的,明承唐制,大明是會認得,我們不用跑。”

王復被這群家夥直接幹沉默了,他們說的如此有道理,王復這巧舌擅辯都不知道如何反駁了,跟他們談論長治久安,是王復思維定式下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