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取之

楊崢屯兵允吾,令張特領兵攻北,孟觀領兵向南。

不得不說這兩年楊崢的名聲在西北打出來了。

只要看到“護羌中郎將楊”的旗號,城門全都打開。

允街、枝陽、浩門、令居四城迅速被占領。

但黃河東岸的榆中、金城卻不為所動。

斥候打探到鄧艾領殘兵退守榆中,欲保住黃河東岸的兩座橋頭堡。

想法很好,但金城隸屬於涼州,不歸雍州刺史管。

鄧艾上任雍州刺史也才一年左右,除了南安郡,雍涼各郡對他其實並無多少好感。

其一,他是靠司馬懿上位。

其二,他的資歷、名望、功績都不夠擔任一州刺史,而且還是雍州刺史。

其三,他本人的性格也是很大問題,每次大戰,總是他跳的最高,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甚至內部也會得罪不少部下。

此次破羌大戰,幾萬大軍灰飛煙滅,輸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背後牽扯的東西太多。

鄧艾的名望一落千丈。

而楊崢的聲勢扶搖直上。

這種情況下,鄧艾還賴在金城和榆中,就有些不知禮數了。

這也附和他的性格。

“榆中,必取之!”楊崢一巴掌拍在牛皮地圖上。

劉珩、龔飛稚也興奮起來。

“傳令,讓杜預把五萬奴隸軍全部帶來!”是時候讓武威、天水、長安、洛陽看看自己的實力!

我有取隴右的實力,但我保持克制,所以請你們也尊重我楊崢!

這便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道理。

“唯!”傳令兵飛騎而去。

兩日之後,杜預率五萬奴隸軍趕來。

打逆風仗,奴隸們肯定不行,一打就散。

但順風仗就不一樣了,奴隸們鬥志高昂,一個個嗷嗷叫。

“昔日大秦蒙恬驅匈奴,以榆中為城塞,大漢窺伺河西,霍去病屯兵榆中,此城為金城郡治所,若不取之,則不算據有金城郡。”杜預的話,讓楊崢感覺到他立場的轉變。

破羌一戰,給了太多人信心。

而這一戰,已經讓楊崢在新的形勢下站穩了腳跟。

即便司馬父子想除掉楊崢,也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除非司馬懿親自領兵前來,雍涼各勢力會再度在他的赫赫威名之下凝聚成一個整體。

不過這種級別的大戰,不是說來就來的,糧草、軍械、士卒集結,都需要時間。

西北風這麽大、路也不那麽好走,萬一司馬懿在半路上升天,洛陽朝廷恐怕會是另一番場景。

“不錯,既然動手了,那就動到底!”現在的楊崢是有恃無恐。

你司馬家是要中原,還是要在西平不毛之地跟自己死磕?

如果允吾是西平的門戶,那麽榆中就是戰略橋頭堡,宛如一把長劍插在南安、隴西、安定、武威之間。

所謂形勝之地不過如此!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等陳泰、郭淮反應過來,或者鄧艾這口氣喘過來,再想拿就沒這麽容易了。

群山之下,大河滔滔,輕騎如風,鐵甲如潮。

六萬大軍順湟水而下,兵鋒所向,沿途小城關隘自動打開。

親衛營的宣義郎分散出去,約束奴隸大軍,沿途不得侵犯百姓。

楊崢也是足量供應糧草,時不時還分發些牛羊肉。

又派出六隊輕騎日夜巡戒,妄取百姓一物者,直接軍法從事。

沿途一顆顆人頭掛在騎兵的長槊上。

但依然有奴隸亢奮過頭。

不得不說西域胡人生性兇殘,屢禁不止。

在此事上楊崢絕不姑息,一伍犯事,全伍皆斬,一什犯事,全什皆斬。

一顆又一顆的人頭堆積在官道旁,終於奴隸們清醒過來。

再也不敢犯事。

讓飽經摧殘的金城郡得到一絲慰藉。

所過之處,甚至有百姓焚香參拜,或送上他們也緊缺的糧食。

楊崢一概不取。

黃河渡口,守軍早就一哄而散。

金城郡守將見到如潮水般湧來的敵人,也被嚇破了膽。

而且楊崢軍一路自己砍自己人頭,如此兇殘的搞法,在雍涼也是幾十年未曾一見。

對別人狠不是真狠,對自己都這麽狠,誰還敢硬扛?

金城縣主動送出糧食牛羊犒賞,也不知他們被嚇的,還是覺悟很高,讓楊崢有了幾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感覺。

不戰而下人之城,這感覺很不錯。

這幾年受的胯下鳥氣也紓解了不少。

金城郡所有能下的城都下了,只剩下榆中還在硬挺著。

城墻上聚集著不少士卒與青壯。

不過在看到潮水一般湧來的敵軍時,一個個臉色全都變了。

以前冶無戴、俄何燒戈起事時,雖然號稱十萬大軍,但其中的水分實在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