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消失

杜預趁魯芝、衛瓘都在場,獻上籌謀許久的防區圖。

大致是北面門源,西面西海,南面河曲,東面金城。

最大的改動是將伏羅川、大非川劃為河曲。

比之前更為合理。

如此一來,則增加了北面統制。

實際上,楊崢現在控制的區域非常廣大,只不過地廣人稀,才不能發揮地域的優勢。

但戰略縱深非常大。

祁連、平羌二折沖府的建立,將楊崢的勢力拉向祁連山,北面統制勢在必行。

思索良久,楊崢決定以姜伐野為北面統制。

一來,姜伐野與自己算是患難之交了,即便被冷落了兩年多,也從未背叛,一直忠心耿耿,比另一個嶽父彭護強多了。

二來,他是自己名義上的嶽父,算是聯姻。

三來,楊崢麾下羌人比例最大,需要立一個標杆,給其他羌人做個示範。

所有條件集中在一起,姜伐野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姜伐野能力差一些,比不上張特、尹春、杜預等等,但忠心卻是毋庸置疑的。

這年頭,還有什麽比忠心更重要?

至此,楊崢四大防區落成,東面金城治允吾,主防守,南面河曲治頗巖城,以為前出進取,西面西海治海西城,牢牢控制西海草原,防備西域胡部南下,北面門源治祁連,控制大鬥拔谷,窺伺祁連山之北的四郡。

受任當日,軍中屯長以上的軍官全部到齊。

當著西平諸文武的面,姜伐野半跪在楊崢面前。

楊崢親授以最優良的冷鍛甲、精制漢劍、旗號、虎符。

任何事情都需要儀式感。

有了儀式感,才會有神聖感。

現在的西平已經不是草台班子,該有的東西都應該有,哪怕簡單簡樸一些。

“自今日始,北面之事,皆付於爾!”楊崢一臉莊重道。

“伐野必不負將軍今日之托付!”

“重振華夏、復我神州!”

“重振華夏、復我神州!”姜伐野的嘴唇都激動的顫抖。

從這一刻起,也意味著他真正進入西平核心圈中,身份和地位都得到了認同。

“重振華夏、復我神州!”軍官們也吼了起來。

吼聲激昂,熱血澎湃。

古往今來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

還有什麽比這八個字凝聚性更大?

尤其是近期韋竺的文工團小隊快速壯大,深入各軍之中,一個個聲色並茂的小故事,讓羌胡胡們知道什麽是仁義禮智信、忠勇孝恭儉。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

西平不敢說人人能吃飽飯,但人人吃上飯,不餓死人,不凍死人,基本做到了。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孤寡撫恤。

比之於五年之前楊崢沒來時,有天壤之別。

楊崢的威信也因此而達到頂峰。

過了幾天,在春耕即將開始的時候,各折沖選拔的勇武健兒依次趕來西都。

還有青營最新畢業的一批兒郎。

聚集在演武場上。

兩邊各有三百多人。

楊崢站在中間,看著這些年輕的臉龐,心中感觸良多。

苦心人天不負。

這麽多年的苦心經營,換來了西平的噴薄之勢。

楊崢隱隱有種預感,巨變馬上就會到來,是扭轉這個時代,還是被這個時代淹沒,就在未來的一兩年內。

司馬家要往前走,收拾了淮南之後,絕不會放過西平!

“西平之希望、之未來,皆在爾等雙肩之上!爾等願與某浴血而戰乎?”

“願!願!願!”

府兵健兒與青營兒郎同時舉起了拳頭。

楊崢站在台上,府兵賜以環首刀,青營賜以漢劍,刀鞘與劍鞘上都刻有“重振華夏復我神州”八字。

今年能有三百多名宣義郎合格,楊崢大為欣喜。

這極大了補充了西平人力的不足。

也能加強楊崢對地方對軍中的控制。

而三百多名健兒,則大多出自羌胡二代,體魄強悍,驍勇善戰,材武過人,在孩童少年時經歷過顛沛流離,經歷過戰火摧殘,學會了漢言之後,被選為健兒,打開上升通道,未來幾年,會成為軍中骨幹,幾乎是楊崢的天然支持者。

西平在經歷新一輪的整頓之後,變得更有活力和生機。

楊崢給了所有人希望,所有人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是以奴隸、待歸、治民、府兵、士卒能各安其命。

隱隱之中,似乎他們比楊崢更加期盼爆發的那一天到來。

西平如同一頭猛虎,蟄伏在西北邊荒之地。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相爭也。

楊崢轉頭望向東方。

有些人的命運是注定的。

夏侯玄獨坐於明堂之中。

從中午坐到黃昏,又從黃昏坐到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