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出謀

自從楊崢擊敗郭淮,攻取武威之後,雍涼形勢就發生了變化。

天下分三國,雍涼其實也是一個小三國。

在這種背景之下,洛陽的詔令不怎麽怎麽就鬼使神差的傳入蜀軍之中,楊崢改封征蜀將軍。

這無疑是給蜀軍提醒。

楊崢若是崛起於雍涼,對蜀國的影響絕不在魏國之下。

姜維固然知道這是挑撥之計,然而麾下將士卻不這麽想。

其一,楊崢始終都是魏臣,與他合作,本身就是在與敵人合作。

其二,歷次大戰,蜀軍沖在前面,得利的卻是西平。

這一次也是一樣,即便拿下隴西,蜀軍依然是在為他人作嫁衣,漫長的補給線,就決定了蜀國在秦嶺以北、隴山以西站不住腳。

於是摩擦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先是蜀軍爭搶隴西百姓,接著是鼓動羌人南下。

連積石山、金城的羌人小部都被說動,紛紛逃離。

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張特與蜀軍沖突。

但蜀軍張翼部將兵鋒抵進枹罕,說是迎接羌眾,這就引起了張特的警覺。

枹罕是黃河之東的重鎮,也是張特補給線。

如果楊崢在此,事情尚不會惡化,楊崢能與姜維形成默契。

但張特與蜀軍沒有這種默契。

正在趕路的楊崢不免一陣苦笑,司馬師這人還真他娘的無恥,跑去蜀軍大營封征蜀將軍,這不是存心來搞事的?

當然,司馬師的手段也就剩下這些了。

不過,司馬師給蜀軍提了個醒,同樣也是給自己提醒。

與蜀軍的這種關系本來就不可持久。

因為自己始終都是魏臣,沒有與蜀國正式結盟。

只要利益足夠大,蜀國翻臉是遲早的。

此次摩擦,讓楊崢與姜維之間的默契消散大半。

趕到鹯陰,自然要問詢於杜預、衛瓘。

沒想到杜預不談此事,一臉嚴肅道:“為善者,天能賞之,為惡者,天能罰之,將軍新得武威,尚未施以仁義,卻屠戮過重,雖能收一時之效,只恐雍涼人心厭之,當年董卓亦行此道,兵敗族滅,此非將軍之福,願將軍思之。”

這話說得有些重了。

杜預是標準的儒生,有左傳之癖,深信其中的仁義之道。

這沒有錯,因為杜預對標的是諸葛武侯。

只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卻不能不考慮現實。

屁股不同,腦袋中的想法也是不同。

以當時的情況,不如此激勵士卒,西套能這麽快拿下?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爭搶時間。

事情都做了,楊崢當然不怕別人去說,更不想與杜預在此事上爭吵。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是價值觀不同。

當下擺出一副受教的樣子,對杜預長身一稽,“元凱之言是也。”

旁邊衛瓘卻道:“成大事者不可拘於小節,若非將軍果斷出兵,快速掃平上河,震懾諸夷,則羌胡鮮卑必聯手,冰雪消融之計,舉兵南下,則武威生靈塗炭,萬民遭殃,況且仁義亦分對象,鮮卑羌胡非我之民,乃我之大患,我不擊彼,則彼必攻我!”

此言倒是深得楊崢之心。

杜預蹙起了眉頭,盯著衛瓘。

不過衛瓘也淡定的看著他。

手上最倚重的兩人吵起來,影響不好,楊崢只能打圓場和稀泥,“其罪在我,元凱、伯玉切莫傷了和氣。”

杜預嘆了一口氣,緊鎖的眉頭平緩下來,“此亦是不得已而為之,願將軍日後慎之。”

楊崢心中也松了口氣,趕緊把話題轉到隴西形勢。

“此事不妨靜觀其變。”杜預道。

楊崢一怔,忽然覺得有道理。

這麽火急火燎的南下,跟姜維解釋,豈不是自貶身價?

以前楊崢站在台下,仰望郭淮、鄧艾、姜維等人。

但現在顯然變了。

自己已然是一方諸侯,天下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將軍南望隴西,不妨東望長安,將軍莫非忘記起兵之檄文嗎?號召天下義士共伐司馬氏,莫非拿下武威,便裹足不前?”衛瓘眼中升起小火苗。

“攻打長安?但我軍也師老兵疲。”楊崢不可思議道。

衛瓘笑道:“非也,如今雍涼精銳盡滅,正可長驅直入,拿不拿長安姑且不論,但將軍一定要向東。”

楊崢很快反應過來,這便是後世的軍事訛詐了。

打不打長安另說,但西平軍一定要東出。

說不定就有意外收獲。

這是政治仗,給天下人看的。

楊崢對衛瓘再次拱手,自己的這個小腦瓜跟這些歷史上的牛人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

杜預亦深以為然,“我軍東出,也可牽扯司馬師精力,聲援毌丘儉,另外長安拿不下,但安定一定不可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