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多難

到了五月,司馬炎和孫皓都磨刀霍霍,準備狗咬狗。

楊崢正準備看一場好戲,卻沒想到關中又出事了。

逢旱必起蝗。

雖然三月有一場暴雪,但持續的時間太短,沒有凍死所有蟲卵,便迅速進入春季。

蝗蟲也跟著復蘇。

關中各縣都出現大批量蝗蟲的跡象。

楊崢一陣頭疼,關中還真是多災多難,手下地盤除了關中,也沒有其他地方更適合建都。

不過此次蝗災只是初發,地方官吏盡職盡責,提前發現跡象,最終上報到楊崢面前。

旱災只是禍害一地,蝗災若是起來,從關中蹦到漢中、河西,從漢中蹦到蜀中、隴右……

去年旱災,今年若是再來一場蝗災,均田制也就崩了……

百姓肯定提桶跑路,逃回蜀中。

楊崢記得歷史上司馬炎上位之後,關中也是旱災連著蝗災,雍涼漢人、鮮卑人、氐人全都揭竿而起,叛亂此起彼伏。

楊崢算是趕上了,為司馬家背了個鍋。

“旱災蝗災,皆是上天示警,大王當修仁德之政,以百姓為重,戒殺戒伐。”杜寬領著一幫文人七嘴八舌道。

楊崢瞪大眼珠子,自己夠煩的了,這些人還來添亂。

這年頭若是放下屠刀,還不早被人大卸八塊了。

“孤還不仁德?”楊崢氣道,暗忖自己沒怎麽禍害百姓吧?

要說禍害,也就禍害了周邊異族和士族門閥。

杜寬也是世族中的一員,屁股決定腦袋,自然是要為士族說話的,“大王動輒興數十萬大軍,勞師遠征,百姓苦不堪言,民心積怨已久!”

如果不是看在杜預的面子上,楊崢真想把他發配朔方、居延,或者南中,讓他去戒殺戒伐。

蝗災出現,不想著怎麽解決問題,倒是先來借題發揮。

老天爺真有眼,歷史上司馬家就不會坐穩江山。

“既然百姓苦不堪言,那就勞煩杜公去河曲、西海體察民情,撫恤百姓!”楊崢笑道。

“大、王……”杜寬在長安日子過的逍遙無比,整日鉆研儒家經典,也就往姑臧跑幾圈,跟僧人們辯論。

“若不願去河曲、西海,就去南中、交州走一趟,多為大秦體恤體恤百姓。”楊崢臉上的笑容逐漸森然。

“臣、臣願去河曲、河曲。”

“事不宜遲,杜公現在就出發。”

“臣、臣領命。”杜寬擦了擦臉上的汗水,不敢再多留。

魯芝搖搖頭,輕笑道:“杜務叔遠不及杜務伯也。”

杜務伯正是杜預的父親杜恕。

杜恕跟司馬懿過不去而被陷害。

杜寬卻拿虛無縹緲之事來借題發揮。

“蝗災發現的早,也就能早治理,大王無需多慮。”魯芝將話題轉入正軌。

“伯父可有良策?”

關中不能再出現災情了,不然均田制白忙一場。

魯芝道:“蝗蟲與莊稼同長,春出夏長秋成,蝗乃壁飛,夜必赴火,可於夜間在田壟點燃篝火,焚燒蝗蟲。”

《詩經》有雲:田祖有神,乘畀炎火。

周朝時就有以火治蝗的辦法。

剛才被杜寬氣糊塗,現在心平氣和,忽然想到後世的一個辦法,養鴨治蝗!

“官府孵化鴨苗,送給百姓,放養於田間!”

魯芝哈哈一笑,“大王此法不錯,不僅治蝗,還可令百姓吃到鴨蛋、鴨肉。”

秦國官府效率極高,魯芝綜合各種辦法,地方立即推行。

百姓也在伍長、什長、裏長的動員下,投入田間地頭。

夜裏燃放篝火,白日下田撲殺,又放養了大量鴨子。

楊崢連續半個多月幾乎住在田間,與百姓一起撲殺蝗蟲。

有人直接把蝗蟲烤熟當飯吃,或者煮熟喂給豬牛。

百姓整日待在田間捕捉蝗蟲。

這年頭只要能吃,就不是問題。

一開始是官府組織,後來就變成自發的。

老人、孩子、婦人,沒事就待在田地裏捕捉蝗蟲,提著籃子,掐頭去足,一天能捉四五斤。

楊崢本來也想學李二大帝生吞一只蝗蟲,然後說一句: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

送到嘴邊,這玩意兒活蹦亂跳的,一想到這玩意兒有寄生蟲,萬一得病了,裝逼不成反賠了命,便扔到地上踩死,叮囑百姓必須煮熟或者烤透才能食用。

“左傳有雲: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多難興邦,古今至理也。”魯芝有感而發。

其實翻開歷史大多如此,天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禍。

秦國上下一心,這場蝗災也漸漸被遏制下來。

反而豬、牛、鴨都長的異常肥碩,也算是意外之喜。

表面上是治蝗,楊崢卻覺得是檢驗秦國的動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