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重聚變

開采礦物的是這些自律式采集機器人,修建冶煉工廠的是這些自律式采集機器人,就連修補工程船受損部位的,也是經過人為改裝、加了焊槍和多功能機械臂,編寫了新的工作程序的自律式采集機器人。

至於這艘工程船上的人類,則是從未在這段記憶中露過面。

但柯嵐知道,這艘工程船上肯定是有著活人的——以這些自律式采集機器人的核心權限,是禁止自行改裝機體、添寫新程序的,這道限制也是為了防止有不法之徒將工程機器人改裝成全自動殺人武器——那些地球上的反抗組織並不是沒有這麽幹過,只不過他們能夠弄到手的都是一些比較低档次的貨色,改裝出來的武裝機器人在戰鬥中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遠不如一個只接受過最基礎訓練的真人。

至於機器人自行破解限制,進行自我改裝——柯嵐直接排除了這種可能性:機器人真能做到這種程度,地球上早就已經爆發智械危機了,就連方舟上的人工智能都沒有這種本事,更別說這些一千年之前的老式機器人了。

柯嵐已經記不清自己吞噬了多少具喪屍了,一百具……還是兩百?總之,外面的喪屍還在源源不斷地湧進來,而自己模擬出來的活體甲胄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吃不飽的無底洞,對這些送上門來的“食物”照單全收……殘缺的記憶片段正被一塊一塊地拼湊起來,變成更加完整。

工程船在這顆小行星上停靠了足足六個月,柯嵐也不知道船上的人類究竟是靠什麽東西活下來的,但在這六個月裏,這顆小行星被挖掉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體積,而原本只有百米長的工程船,則是被改造成了一艘五百米長的異形空艦……

這艘空艦的外形很粗獷……或者從粗糙來形容也不為過,充斥著一股濃濃的“柴油朋克”風格:表面坑坑窪窪的動力管直接暴露在船身的外部,大量不規則的鋼板被粗暴地鉚接在一起,就像是一件打滿了補丁的舊衣服。別說現在推崇的模塊化設計了,這些新增的部件之間幾乎不存在任何兼容性,零件之間的公差也大的可怕……

十二個外形如同橫放的煙囪一般的巨型推進器被套在用鋼管拼接成的支撐框架裏,雖然柯嵐很懷疑這東西究竟能不能給飛船提供推力,但至少那些連在推進器上用來傳輸燃料的動力管看著不像擺設。

如果要柯嵐用一段盡可能簡短的語言去描述這艘異形飛船的話,那大概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俺尋思這玩意應該能動。”

但不管怎麽說,這群人能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存活下來,並且改造……不,應該說是建造出這麽一艘“玩意”來,真的只能用“奇跡”兩個字來形容。

六個月的時間,這顆小行星上所有能夠被利用的資源都被發掘殆盡。工程船上的人不僅采空所有的礦石,而且還把數萬噸冶煉剩余的殘渣作為燃料,精煉之後填入了那些“大煙囪”裏面。

“燒石頭?這是……重核聚變技術?”

要知道,在舊紀元,人類的科技天花板也就是堪堪摸到了可控核聚變的門檻而已,就連方舟上的核聚變反應堆都只是所謂的“試作型”……而所謂的“重核聚變”,難度可要比平時裏經常提到的“核聚變”大得多了。

一般人口中提到的核聚變準確來說應該叫“氫聚變”,是指用氫原子的同位素、也就是氕氘氚進行核聚變產生氦,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大量釋放出來的能量。

之所以從氫原子同位素入手開始研究核聚變,是因為氫原子是排在元素周期表第一的元素,原子序數最小,原子核內中子和質子數最少,相對原子質量較“輕”,促使其進行聚變需要的初始能量最少……簡而言之,就是“門檻最低”。

而像那些元素周期表排在後面、相對原子質量比較“重”的元素,雖然需要的初始能量會比氫多很多,但聚變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也不是氫聚變能相提並論的——這就是“重聚變”,屬於典型的高投入高回報模式。

但以舊紀元人類文明的科技水準,連可控氫聚變都還只是半吊子水準,更別說門檻極高的重聚變了……要不然,人類也不會在發現能量結晶之後便將這種看上去顯得有些“原始”的供能方式改為方舟的主要供能手段了。

如果可以做到高穩定性的同時將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便攜化的話,現在大概率就沒有能量結晶什麽事了,但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會讓這種本質上和蓄電池沒什麽區別的能量結晶占據了主流。

如果說這艘工程船上的人類已經掌握了重聚變技術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們的科技水準,至少已經領先了現在的方舟五百年……不,甚至有可能是一千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