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既生良、何生勝

鼓,作為冷兵器戰爭的重要指揮工具,從材質、形制,再到節奏,可以細分為很多種。

戰場上最常用到的兩種鼓,就是戰鼓和步鼓!

戰鼓雄壯且密集,如狂風驟雨。

其作用。

一是傳達統帥的進攻號令。

二是作為激勵士卒奮勇殺敵的戰歌。

久經沙場的老卒,甚至能通過戰鼓,判斷出敵我雙方的態勢。

比方說己方戰鼓節奏穩健、鼓點整齊,而敵軍的戰鼓卻亂作一團、只恨不得將鼓皮都錘破。

不消說,肯定是己方大軍已經占據上風,這個時候就當奮起余力,一波徹底沖垮敵軍的軍陣,這就是“一鼓作氣”的由來。

而步鼓則不然。

步鼓是作為統帥指揮大軍推進的工具,一來可以通過步鼓把握大軍推進節奏。

二來,可以通過步鼓穩定軍心,將大軍擰成一股繩。

有點類似於“一二一、一二一”這樣的口號。

須知冷兵器戰爭,雙方數萬、數十萬大軍面對面的列陣廝殺,對底層士卒造成的心理壓力,足以將一名訓練有素的成熟士卒活活逼瘋。

這種時候,若沒有一個聲音替他們頂住心頭的巨大壓力,告訴他們下邊該怎麽做,極大可能就是統帥的進攻命令一下達,麾下的兵將就將平日裏反反復復訓練的軍陣、配合、指令等等內容,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如同烏合之眾一般全部一窩蜂的沖上去。

這既打亂了大軍的統一部署,也會令士卒將寶貴的體力消耗在毫無意義的沖刺和奔跑上。

試想,正常人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完兩三裏地,手軟腳軟得連吃飯的家夥都抓不穩了,那是去殺敵的嗎?那是送上門給敵軍屠殺!

戰鼓、步鼓細說起來或許有些復雜。

但戰場區分這兩種鼓聲卻十分容易。

戰鼓的鼓點是:‘咚咚咚咚咚……’

而步鼓的鼓點卻是:‘咚、咚咚、咚……’

哪怕是初次上陣的新卒,都能在十夫長的提點下,明明白白的區分兩種鼓聲。

而現在令韓信面色大變的,顯然不是虎賁軍的步鼓本身。

李信部迂回二渡漳水,本就在他的掌握之中,連李信大概率會在今夜發起襲營,都在他的算計之中,他又怎麽可能會因為漢軍的步鼓,在自家大營外響起而面色大變?

韓信為之面色的,是李信部擂動步鼓,背後的含義。

誰人襲營會用步鼓啊?

用步鼓的襲營那還能叫襲營嗎?

襲營襲營,襲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襲的就是一個措手不及!

等你用步鼓穩紮穩打的推進到敵營轅門前時,營中敵軍早就披掛整齊、列陣以待了。

這不叫襲營。

這叫攻營!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但似李信這種高段位的奇兵大家,又豈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既不是錯誤!

那就說明,李信早就知道他們巨鹿天軍大營中有埋伏!

否則,解釋不通李信為何會大費周章的迂回數百裏,二度漳水運動至巨鹿天軍大營前,卻在臨門一腳之際,放棄襲營,轉為攻營。

如此這般,他與張良絞盡心機、費盡周折為李信準備的“接風宴”,立刻就報廢大半。

而當面鑼、對面鼓的交戰,縱然邯丹那十萬天軍能如期回轉巨鹿,配合巨鹿本部兵馬,前後夾擊李信部,也頂多殺得李信大敗,甚至連李信部的主力,都極有可能留不下。

畢竟李信也是當世一流的戰將,而漢軍的兵馬又是九州出了名的精銳之軍,想要一戰打沉一支兵力超過十萬的漢軍,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這還是往好的方面想。

若是往壞的方面想……

李信又不是什麽死心眼的蠢物,若無應對之策,他豈會在明知他天軍大營中有異後,還敢領軍來攻?

這就是高手之間的對決,一子錯、前功盡棄,牽一發、而動全身……

可……李信的應對之策,是什麽呢?

韓信極力保持冷靜,踱著步子在軍帳之中來回的思索,但大營之外一陣高過一陣的步鼓聲,卻攪得他煩不勝煩,難以聚精會神思考問題。

他知道,那是李信在向他示威、在嘲笑他:‘哈哈哈,玩砸了吧後生崽兒?’

“呵,殺人誅心?”

韓信停下腳步,遙望向步鼓聲傳來的方向,眼神似乎穿越了空間,與李信森冷的目光相對:“就憑你李信,也配堪破某韓信的計策?”

他輕蔑的喃喃自語道,言語之中的強大的自信,猶如千仞絕壁,任爾狂風駭浪,我自巍然不動!

話音剛落,他又像是想到了什麽,心下悚然一驚,失聲道:“漢王到了?”

此念一生,他心中的疑團頓時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