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紅裙(第3/4頁)

李芳蕤點頭,“是啊,看著那夫人悲哭控訴的模樣,便覺得被打的仿佛是自己,他應該慶幸剛才去拿住他的是縣主,若是我,我手比縣主重上百倍!”

等走出甬道,正碰上周顯辰帶著衙差們從牢房的方向出來,見到謝星闌和秦纓,周顯辰忙上來問道:“謝大人回來了,今次可查到什麽了?”

謝星闌正欲答話,秦纓打斷道:“適才那人如何交代的?”

周顯辰道:“自然是不住地喊冤,說只是嚇嚇人罷了,先關個幾日,讓他知道知道厲害,竟然在衙門公堂之上動手,實在是令人憤然。”

秦纓肅容,“關個幾日只怕不行。”

周顯辰微訝,又去看謝星闌,遲疑道:“縣主這是何意?”

秦纓道:“此人多有前科,但因此前被算作家內爭執,衙門並未立案,可他們如今已經和離,此人不管是當街打人還是在公堂上打人,都是蓄意傷人之罪,周大人以為關上他幾日,他便能知道厲害了?”

周顯辰猶豫道:“但……”

“若只是關上幾日,便會叫他以為就算在公堂上打了人,也只是在牢裏隨便待幾天便罷,對於他這樣的人,這幾日的禁足並不算什麽,下一次,他知道打人的後果如此輕描淡寫,那他還會毫無顧忌地動手。”

秦纓語聲嚴正,“周大人說得對,得讓他知道厲害,但關幾日不算‘厲害’,得讓他知道律法不是兒戲,讓他知道打人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讓他以後再也不敢如此暴戾傷人,這才是厲害。”

周顯辰嘆了口氣,“縣主的意思我明白,但是這樣的事太多了,若都立案判刑,那衙門的牢房是不夠住的,獄卒也要增加不少,衙門難以負擔。”

秦纓也是一嘆,“周大人也說這樣的事很多,那是因為衙門並未明正典刑,律法寫在公文上,大半百姓們大字不識,根本不知哪般有罪哪般無罪,久而久之,刑文律法變成了一張廢紙,民間作惡之人無所顧忌,逞兇者才會越來越多。”

周顯辰去看謝星闌,卻見謝星闌若有所思地看著秦纓,開口道:“雲陽縣主說的極有道理。”

見謝星闌如此,周顯辰略一思索道:“我明白縣主的意思了,那此案便按蓄意傷人之罪算,再加上他藐視公堂,也的確該重責,判案之後,衙門張榜在外,令百姓知道如此便要坐牢。”

秦纓微微頷首,“下次若有家內動手傷人之事,周大人還可用此法,久而久之,百姓們對律法有了敬畏之心,作惡之人多了忌憚,周大人的政績好看,老百姓更會覺得周大人是為民請命的好官。”

周顯辰被秦纓這話說的有些慚愧,連忙應下。

李芳蕤在旁看得滿眸敬服,謝星闌眼底也映著一片清輝,但秦纓自己明白,這一切都多虧她有個縣主身份,等到了偏堂,秦纓才將此事按下。

幾人都是為了案子而來,謝星闌命人拿出幾份名目來,“這是今日所查,和此前的猜測差不多,安民坊以南多為雜院民居,其中雖是魚龍混雜,但裏面的人多為平頭百姓,無法幹涉衙門辦差,只有北面的幾處鬧市才有出兇手的可能。”

“北面有兩處最繁華之地,一是臨著禦街的兩條長街,二是羅槿兒家舊書鋪子所在的巷子以及外頭的橫街,按照卷宗上所記,今日走訪了三十來處鋪子,我又尋了竇家的一個管事幫忙,如今已經探明,臨著禦街那一側的大部分商鋪之後都有達官貴胄作保。”

“這其中有各處府邸私產,也有通過親族打理自己不出面的,還有些則是與人合夥,這是名目,上面有些人家,你或許瞧著眼熟。”

秦纓拿過名目來看,很快道:“永川伯府?”

李芳蕤一聽這話,連忙上前來探看,“這茶肆好像是外祖母當年的嫁妝,已經開了許多年了……”

秦纓接著往下看,“昌平伯府的綢緞鋪子,宋侍郎府上的米糧行,定北侯府的……酒肆?又是他們府上的酒肆?”

謝星闌頷首,“不錯,在禦街上的這家,名叫樂宴樓。”

秦纓便道,“在長興街上有處百宴樓。”

謝星闌也覺得巧合,但道:“長興街上是五六年前開的,是在案發多年之後,雖然有些巧,但扯不到案子上去。”

秦纓頷首,又往下看,“段家的玉器行,盧國公家的是瓷器行,幾年前已經關了,還有鄭氏的金鋪,這都是進項極大的買賣。”

謝星闌應是,秦纓這時又將去永川伯府之事道來,待拿出那份名單後道:“雖說當日有人提過範玉蘋的長相,但兇手也不一定就是從壽宴上得到的消息,畢竟也有其他人見過範玉蘋,因此這名目只做參考。”

謝星闌心中有數,沒多時,早間派出去的所有衙差都回了衙門,衙差們摸排走訪的功夫不及謝星闌,得來的名目更為龐雜,謝星闌和秦纓都十分習慣,李芳蕤看著那厚厚一摞紙沓,只覺頭都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