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動機(第3/4頁)

謝正彥掩著口唇輕咳起來,謝星闌不由道:“大周四面皆敵,朝廷也正值用人之際,從軍也是好的。”

謝正襄咧嘴笑笑,自不敢與謝星闌頂嘴,連連應是後,又吩咐面色青白的謝星卓,“好了,快把你父親送回去,如今到了秋冬,你父親越發不好出門了。”

謝星卓應是,又招手叫來仆從,幾人一起將謝正彥的輪椅擡了起來,謝正彥輕咳不停,只謝星卓對謝星闌道:“那四哥,我先送父親回去。”

謝星闌點頭,目送著他們先行離開了靈堂,人剛走,謝正襄便失笑道:“你五叔久臥床不動,精氣神耗盡,身子都垮了,他越是不能動彈,就越想讓星卓走從軍的路子,算是承了他的志向,真是可惜,十多年前,他雖也有幾分浪蕩,但勉強能和你養父一樣走軍中的路子,後來落了殘疾,真是一生都斷送了。”

謝正襄語氣之中不乏輕嘲,謝星闌蹙眉,“十年前到底是怎麽生的意外?”

謝正襄縮了縮脖子,“說起來還有些後怕,他跑馬太快,那馬兒在下坡的山道上受了驚嚇,一個收不住便沖下了懸崖,變故生得太快,誰也沒想到會這樣,那麽高的懸崖,他撿回一條命已經實屬萬幸了。”

二人正說著,一道格外明顯的悲哭聲響了起來,謝星闌目光一轉,落在了院子角落的一道年邁身影上,謝正襄也隨他看過去,嘆氣道:“是承叔,跟了父親幾十年,父親出事那夜,若他在府中,只怕還能早些發現,後來回來知道父親病逝,他也病了幾日,今日才開始來靈堂外守靈。”

謝星闌不解,謝正襄便解釋道:“母親去後,父親不喜旁人照應,總是自己住在院子裏,後來患了心疾,剛好承叔略通醫理,還會紮針,便讓他住在我父親院中,萬一有個不適,他還能幫著照應照應,那天晚上,他出府幫父親辦差去了。”

謝星闌便問:“辦何差事?”

謝正襄面色古怪起來,“前些日子府中出了點事,本已經落定,但父親不知怎麽,又叫承叔去查問,因此那天晚上他出府去了。”

謝正襄言辭含糊,分明不願說具體何事,謝星闌點到即止,想著秦纓還在河邊,當先告辭,待出了靈堂院子,謝星闌問起謝詠,“查得如何?”

謝詠道:“林氏是彌湖縣人,父母在七八年前故去,家裏也沒有兄弟姐妹,她在府中口碑算好,縱然不得大小姐和二小姐喜歡,卻是個會做人的,三老爺對她亦十分寵愛,這幾年她為了兩個兒子,頗信神佛,不光是城外的白馬寺,城內的幾處道觀寺廟也是她常去之處,尤其是城西的白雲觀,最近兩個月每十天就要去一次。”

謝星闌聽得腳步微頓,莫名覺得古怪,此刻夜色已深,四周曲徑無人,他沉吟一瞬,吩咐謝詠,“你回去,將老太爺身邊的承叔叫來,我有話要問。”

謝詠有些意外,卻立刻應是,他轉身快步而去,謝星闌站在花圃轉角,還未等到半盞茶功夫,便見謝詠帶著紅著眼眶的承叔走了過來。

被謝星闌召請,謝承顯然很是意外,走到近前行禮道:“拜見四公子,不知您找小人有何吩咐?”

謝星闌打量他兩瞬,“適才我在靈堂外,只聽你一人哭聲悲痛,我想你對老太爺必定忠心耿耿。”

謝叔啞聲道:“小人跟了老太爺五十年了,本就是家生子,後來還被賜了‘謝’姓,這些年老太爺對小人也是恩重如山。”

謝星闌點頭,“如今老太爺還在治喪,但府中卻不甚平靜,你可能告訴我,老太爺出事那夜,你為何事不在府中?”

謝承一愣,“小人得了老太爺吩咐,去城外查問一事……此事是府內私隱,小人也不好直言,但小人以為,此事與老太爺病逝應當無關,小人回府後聽說了,是老太爺和大小姐吵了一架,這才令老太爺氣得夜半病發。”

謝星闌狹眸,“你認為是謝清菡氣死了他?”

謝承唇角微抿,蒼老面容上閃過兩分遲疑,“其實……其實那日老太爺下午已經生過一回氣了,那日下午兩位公子過西邊府上習武,老太爺閑來無事,也過去瞧瞧,結果回來的路上,與那府裏倒廚余的小廝撞了上,潲水把老太爺的新袍毀了,老太爺雖未重罰那小廝,卻覺十分晦氣,生了好一場悶氣,當時小人還勸,說他有心疾,不宜動氣,但小人怎麽也未想到,小人只出去一夜,老太爺便故去了……”

謝承言至哽咽,謝星闌則挑眉道:“他下午便動氣,晚間又與謝清菡吵架,所以才病發?”

謝承頷首,“小人是如此想的。”

謝星闌凝眸,“但你未告訴三叔?”

“那日下午老爺回來更衣後一直在自己院子裏,也沒幾個人知道,小人這幾日病著,都不知大小姐被禁足還起了火,因此也沒說的機會,並且,小人說了,老爺只怕也是不管不顧的,他與大小姐性子頗不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