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童謠(第4/7頁)

秦纓一驚,“染病死了?”

吳若謙嘆息,“是後來瘟疫快結束時染得病,未救得回來。”

秦纓面色沉重起來,“您可還記得那人名諱?”

“似乎……是個叫什麽多壽的。”

吳若謙深吸口氣,又從秋日說至凜冬,末了道:“入了臘月,豐州之困才算徹底解了,你不知那城外多少骸骨,光燒死去兵將的屍首,便燒了足足七天七夜,當時也是怕來年瘟疫又反復……”

秦纓邊聽邊寫,比陸守仁前次給的記述還顯詳細,吳若謙往紙張上看了一眼,無奈道:“我說的這些,只怕派不上多大用場,你可曾找過嶽仲崎?”

秦纓莞爾,“適才去了,但嶽老太醫今日出城齋醮,不在府中。”

吳若謙失笑,“那老家夥就喜歡酬神論道。”

吳若謙一下午侃侃而談,講話本一般,秦纓寫完最後一筆,眼見天色不早,便告辭道:“我已記下您說的治疫方略,至於醫方,我再拜訪嶽老太醫,時辰不早了,我改日再來聽您講豐州的故事……”

吳若謙含笑起身,“那老朽還是希望今朝災禍早些結束,豐州那些事,再不必講。”

……

回侯府時,已是夜幕初臨,府內一片燈火闌珊,秦纓如常去給秦璋請安。

秦璋問起她今日所得,秦纓便道:“去了吳老太醫府上,問了些豐州舊事,但他說當年的醫方並非出自他之手,讓女兒去找嶽老太醫。”

秦璋便道:“這兩位老太醫七八年前倒有盛名,但不甚熟稔。”

秦纓笑道:“無礙,反正女兒是幫著周大人探問,他們醫者仁心,也多會配合,只是嶽老太醫出城齋醮,過兩日才回回京。”

秦璋頷首:“也不急在這一日半日的。”

用過晚膳,秦纓回了清梧院,她將下午所記文卷拿出細細看一遍,又將官府能用之處重新謄寫,待文卷收好後,便梳洗歇下。

翌日起身,待用完早膳,秦璋也吩咐人收拾車架,欲出城酬神三日,秦纓早已習慣,幫著秦璋整理了些隨身物件,午時過半,秦璋帶著隨從離了侯府。

這日天氣晴朗,秦纓未等多久,自己帶著白鴛、沈珞二人往金吾衛衙門去。

馬車從長樂坊出,沒多時便上了禦街,秦纓靠著車璧沉思著什麽,白鴛則百無聊奈地掀簾朝外看,沒多時,白鴛一驚,“縣主,您快看——”

秦纓眉頭皺了皺,隔著簾絡,先聽到了一陣馬蹄聲,她狐疑地湊到窗前去,定睛一看,便見一隊禦林軍簇擁著一輛朱漆寶蓋的馬車從皇城方向疾馳而來。

秦纓微訝,“這是——”

禦林軍前後護衛數十人,氣勢煊赫,沈珞忙駕車往路邊靠了靠,待與她們擦身而過,秦纓在輕晃的簾絡縫隙間,依稀看到了李玥的側臉。

她不解道:“怎是五皇子?”

待這隊人馬遠去,他們的馬車再度行進起來,白鴛張望許久,此刻放下簾絡道:“好像是往城門方向去了,眼下城外正亂著,二皇子去那裏做什麽?”

秦纓緩緩搖頭,未想通。

等到了金吾衛衙門,從守衛處得知謝星闌正在衙門當值,她便徑直往內衙去,待一路到了內衙院門處,秦纓微微一驚,這院外守著幾個面生的侍從,謝星闌似乎正在待客。

謝堅站在檐下,一見她出現,立刻大喜,“縣主來了——”

秦纓進院子,示意掩著的堂門,“你們公子正忙著?”

謝堅連忙搖頭,“不忙不忙——”

話音剛落,門扇被打了開,謝星闌站在門口道:“進來說話。”

秦纓擡步,又往門內看去,“有客在?”

謝星闌牽唇,“你也認得。”

待走到門口,秦纓眉梢一挑,屋子裏的確有客,卻是裴熙與裴朔兩兄弟,前次與二人照面,還是在賞雪宴上,這倒是又多日未見了。

二人站起身,裴熙持重有禮,裴朔眉眼含笑,“縣主怎會過來?”

秦纓看了一眼謝星闌,道:“來找謝大人商議些事。”

微微一頓,秦纓又道:“還未恭喜世子和小公子得了好差事。”

裴熙身為平昌侯長子,性情沉穩,不顯喜怒,裴朔做為幼子,大抵自小被寵縱多些,慣常肆意無拘,一聽這話,他便苦哈哈做回原處,道:“這算什麽好差事,某些人想做人情,卻害得我沒了逍遙日子,真是沒趣——”

秦纓看看他,再看看謝星闌,有些不明白。

謝星闌示意她落座,這才道:“段柘染了毒癮,短日內再難當值,陛下問我何人可入左金吾衛當值,我便舉薦了他,段大將軍也無意見。”

秦纓沒想到還有這樣一環,她看了裴朔兩兄弟一眼,瞳底閃過一抹明彩。

裴淑妃和三皇子李琰,在宮內與世無爭,平昌侯裴正清,在朝堂之上也是天子純臣,從不參與黨爭,而這兩位公子,一個文人士子做派,此前只在朝中領了個閑職,另外一個逍遙享樂,紈絝不羈,真正將“無為”二字貫徹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