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本章流水賬 過年,修路(第5/5頁)

明知府原本不打算修這條路,但平城的粉條生意需要這麽一條路,於是明知府和江知縣商議了一番,決定還是要修。

修路需要銀子,但不管是縣衙還是府衙,都拿不出銀子。

想修這條路,得讓眾人捐銀子。

平城那些靠著粉條掙了銀子的人,還有府城經常往平城而來的人,成了他們的重點募捐對象。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江知縣募捐到了四萬多兩銀子。

這是一筆不小的銀子,不僅僅是富人掏了錢,一些家境普通的百姓也掏了錢。

修這條路對平城極為有利,以後會吸引更多的外地商販過來,所以哪怕是普通百姓也願意掏銀子。

當然,掏的不多,一文,幾文,十幾文,即便是加一起也沒多少。

能湊夠四萬多兩銀子,主要是靠富人。

像是王掌櫃,直接捐了五千兩。

趙掌櫃也很積極,捐了三千兩。

江知縣身為父母官,也捐了一千兩銀子。

還有縣城裏那些大大小小開店鋪的,以及大大小小的地主,這些人有些是自願,有些是被迫,但甭管自願還是被迫,在江知縣找其談心且捐了一千兩的事實跟前,他們都無比支持修路。

所以,富人們湊了四萬兩銀子出來。

明知府那邊還沒有消息,但府城富人多,明知府募捐到的銀子肯定比江知縣募捐到的多。

黎蕎是知道修路一事的,他和陶竹年前雖然沒有去縣城,但這麽大的事兒,有無數人將消息傳給他。

他當時想要捐銀子,但江知縣不讓,江知縣說他已經把平城到三柳村的路給修了,平城到府城的這條官道,暫且不用他出力。

等真的修起來,若是缺銀子,那他再象征性的捐一些。

江知縣不想讓黎蕎花太多銀子,聖上的禦筆匾額明確點出來了:必有余慶。

黎蕎必須得富!

若是在他任職期間黎蕎花出去無數銀子,那還算什麽必有余慶。

他可不想因為這些小細節給聖上留下壞印象。

對於江知縣的腦回路,黎蕎有些哭笑不得,但既然江知縣不讓他捐錢修路,那他專心挖河吧。

紅薯作坊停工之後,村人的空閑變多,可以挖溝渠,也可以繼續打井。

經歷過去年紅薯減產的慘狀,十裏八村的人對此會非常積極的。

“你盡管放手去做,不過,也不要占用你太多精力,今年的院試定在四月底,讀書才是你的第一要務。”

江知縣這般叮囑道。

“學生知道,大人放心。”

黎蕎應下。

沒有比他讀書更重要的事兒了。

回到村子,黎蕎找了莊豐收,他接下來要讀書,挖溝渠、打井的事只能由莊豐收組織。

紅薯作坊停工之後,不僅僅是三柳村的人,周圍十裏八村的人都忙碌起來了。

黎蕎把臘肉的做法教給了三柳村的人,於是十裏八村又掀起了養豬熱潮。

陶竹的鴨貨作坊紅紅火火,十裏八村養鴨子的人家也特別多。

要不是黎蕎再三強調不能多養免得生病傳染讓所有人的辛苦都完蛋,那很多人都想專門搞一個養鴨場了。

在這種忙碌中,挖溝渠一事也開工了。

一場小雨落下,為褐色的大地披上綠色,春天真的來了,氣溫上升,草木染綠,一切看上去都是明媚的,生機勃勃的。

距離黎蕎的院試只剩下兩個月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