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明悉入京 黎蕎的粉絲。今年冷的早。

範不著給老家那邊去了信, 讓家裏人在錦城府收購棉花,只靠著他家種的那點兒棉花,根本不頂用。畢竟他家種棉花只是為了範圓圓那個布莊。

將信寫好之後, 想到黎蕎在雲城府以及暢知府也開了鋪子,便又提起筆,將這兩府也添了上去。

以他家的財力來說,在三府收購這點兒棉花根本不算什麽,可這事兒又能積德又能給黎大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這點兒錢花的太值了。

範圓圓這麽快就融入了黎家,一直在關注著黎家的辛家很重視, 立馬效仿範家行事。

他們家辛知也很有善心的。

不過, 盛京他們插不上手,畢竟有黎蕎在,顯不著他們。

但辛家也有老家。

淮東府是辛家的地盤, 收購棉花是吧, 沒問題,小事兒, 辛家不差兒這點錢。

說起來,聖上對黎蕎可真縱容啊,連黎蕎和明總督聯姻一事都允了。

黎蕎如此得聖心, 他辛家想回大盛的權力中心, 那自然要跟著黎蕎的步子走。

於是, 辛知跑來找黎瑜安商議成親事宜時,和黎蕎說起了辛家在淮東府收購棉花的事兒。

淮東府在繪安省, 距離江舒省很近, 靠近太湖, 說南吧, 不算南,但也稱不上是北方。

此地種植棉花的人不多,但前兩年時,淮東府的確也挺冷的,百姓需要棉花。

因此,辛家人幹脆在東山省收購了一些棉花,然後運往淮東府。

今年只能如此應急了,明年辛家會多種一些棉花。

黎蕎聽罷這話,不由感慨。

武安侯為了辛家也是拼了,竟然跨省買棉花,東山省—繪安府之間的水泥路還沒有修好,光是運費就要比棉花貴了。

當年武安侯一念之差,沒有站出來說出真相,此事他身為旁觀者,也不好評判對錯。

但這些年來辛家挺努力的,辛知也是個不錯的年輕人,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讓辛知繼續待在翰林院,這有些浪費了。

可是,有三皇子、五皇子的教訓在前,他也不敢插手官員的升調之事。

不過,根據高志遠小冊子裏寫的,上輩子盛鴻急需人才,這輩子雖然有他,可他的影響力是有限的,盛鴻還是需要不少人才去各地穩固局勢。

到那時他再想辦法舉薦辛知吧。

且說明悉。

明總督老家在北湖省,距離盛京有些遠,他接到明總督的信之後,立馬收拾行囊入京。

緊趕慢趕,終於在農歷九月初來到了盛京。

先在明總督的宅子裏歇了兩日,修整一番,然後他給黎家遞了拜帖。

黎蕎很重視,況且這門親事也是盛鴻準許的,因此,他特意請假一日,專門見明悉。

如同明總督描述的那般,明悉五官端正,國字臉,而且,令黎蕎驚訝的是,明悉竟然是他的粉絲……

當然,此時沒有粉絲的概念,但明悉看著黎蕎時臉上滿是崇拜,說起黎蕎的發家經歷,像是親眼所見似的,比黎蕎本人記的都清楚。

提及黎蕎在翰林院時編寫的那套方便天下學子科考的書籍,更是滔滔不絕,大誇特誇,說什麽這套工具書將繁瑣的知識點匯集起來,還標出重點,看了這套工具書,等於看了上百本相關的書籍。

這省了多少功夫?

要知道偏僻地區書籍不全,想收集水利,防災治災,農業,律法這四個方面的書籍是有很大的難度的。

而且,這還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一些家境貧寒的學子,哪有功夫和金錢去收集相關的書籍?

黎蕎編寫的這套書幫了天下學子大忙了。

只要將這四本書吃透,再加上紮實的基本功,那考上舉子完全沒問題。

明悉就是這樣考上舉人的。

還有,這套書籍不僅能讓人獲取功名,也能實實在在的讓人掌握不少技能,說實話,若是現在讓他任一縣知縣,那他是有信心將這一縣之地治理好的。

黎蕎看著明悉因為興奮而通紅的臉龐,心中略有些尷尬。

今天天氣不錯,因此,在書房略坐了一會兒之後,他便帶著明悉去了西跨院的柿子樹下。

這會兒黎瑜寧就在不遠處的桂花樹後站著呢。明悉這一通誇獎,全被黎瑜寧這個小輩聽了去。

不過世人都愛聽誇獎,他也不例外。

況且,明悉說的也是事實呀。

他編寫的那套工具書,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成了天下學子的科考寶典,凡是有條件的學子,人人都有一套。

之前江懋來家裏拜訪他,還專門拎了一套過來,好向他請教不懂的地方。

相比較江懋這小子的冒失自傲,明悉顯得樸實多了,一見面就把話題放到他身上,將他從頭到腳吹捧了一遍。

他喜歡這樣的實在人。

不過,雖然愛聽這些,但黎蕎還是打斷了明悉的彩虹屁。

他要考校一下明悉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