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外朝

下來後,庸子夫開始調派人手,召集各坊甲長。九坊八十一甲,人數可不少,又是深夜召集,全城一片紛紛擾擾。

國人上萬,絕不可能真正去“致萬民”,也絕不可能采取國人一人一票這種方式,所以開外朝時,真正發表意見的,是這些甲長。當然,甲長們也無需挨個征求本甲國人的意見,平時街坊四鄰都居住在一起,對於本甲國人對兩位公子的風評,甲長們心裏也有數,所以出入不會很大。

而甲長們的意見是要公之於眾的,如果不能代表本甲大多數人,很快就會失去街坊們的認可,當國老采訪民情時,這位甲長將被撤換下去。

足足等了一個時辰,各坊甲長才陸續到齊,巡城中的北坊六位甲長最先抵達,南城的幾位甲長來得最晚,還有幾個更晚的,則是自己也拿不定主意,連夜詢問了部分街坊,算是搞了一個臨時性的民意征集。

隨同甲長來的,還有十余名七十以上的耆老,作為外朝大會的監督者參與其中,他們不發表意見,但會將甲長們的意見帶回去告知街坊,有他們在,甲長們不敢亂來。

外朝大會通常在宮前的街道空地上舉行,臨時改在公子成雙的府邸前也不違矩。庸子夫將他們召集起來,告訴他們先君薨逝,傳位慶予的消息,故此要向甲長們詢此大政,看國人們是否擁戴慶予。

開外朝、致萬民,向國人詢政,是諸侯列國的傳統,流程和規範大家都很熟悉,看似亂糟糟一片,實則井然有序。

在無數燈球火把的照耀下,甲長們三五成群圍在一起議論著,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爭執聲。

元司馬早就停止了攻打成雙內宅的舉動,也向裏面通報了要舉辦外朝大會,雙方息戰多時。

就在這裏,聚集了大部分的門下士,這些門下士從階層上超出了國人的身份,但又大部分植根於國人之中,故稱國士。國士們的意見,同樣重要,因此很多甲長當街尋找本甲中的國士,詢問他們的意願。

找來找去,甚至找到了成雙內宅,元司馬久攻不下的內宅大門就此打開,很多追隨成雙和司空、司徒的門客都走了出來,向甲長們表明意向。

吳升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的一幕幕,忽然很感動,有些東西,自古延續數千年,這才是我們的底蘊啊。

正看得出神,旬仲悄然來到吳升身邊,低聲問:“除了咱們北坊,其余各坊的許多甲長們都想和丹師再行確認一回,是為小公子賀,沒錯吧?”

吳升笑道:“這是我的意願,諸位甲長可自擇。”

確立君上繼位,要奏樂以賀之。這都是有固定套路的,甲長們都熟悉,不用過多解釋。

小半個時辰之後,成雙府邸前的街道上又加了許多燈球火把,照得大街愈發通亮。

吳升忽然看見,公子慶予的步輦旁,又多了一個步輦,步輦上的人,竟然是公子成雙,他的身後是司空盧芳和司徒鐘固,他們竟然出來了!

轉念一想便釋然了,他們如果還不站出來,可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不多時,完成了阻援任務的易樸也趕到了,他身後是陰著臉的典令庸藏。

剛剛還廝殺得極為激烈的雙方,此刻坐到了一起,互相拱手致意,然後等待國人的裁決。裁決的不是兩人之間誰為君侯,裁決的是慶予的登位,國人們是否認可。

有擊鼓聲自遠而近,由少增多,由弱變強,鼓聲喧天,卻又齊而不亂,整座上庸城都在鑼鼓聲中震動。

看得出來,慶予有些緊張,在成雙還沒被殺死或者驅逐,在國人們還有另一個選擇的情況下,出現變數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需要冒很大的風險。而一旦能順利得到認可,那麽對慶予來說則是件大好事,不用再打了,所有卿大夫——包括煉神境的司空、司徒和典令,都將臣服於自己,成雙的命運將立刻掌握在自己手上,庸國的元氣不會再遭受更大的損傷。

吳升卻一點都不緊張,董大搞的民意調查已經進行過多次,慶予獲得的支持,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多,早就遠遠甩開了成雙。他有近乎絕對的把握,慶予將獲得國人擁戴。

鼓聲漸近,擊鼓者,是一眾甲長,所用之鼓為軍鼓,所奏之樂名《太升》,是庸國大戰時的軍鼓樂,莊重而肅殺。鼓樂中,眾甲長們擊鼓而至。

先到的是中坊的九位甲長,隨著鼓點整齊邁進,來到慶予面前,三通鼓罷,向慶予躬身:“為君侯賀!”這表明,九位甲長代表的中坊國人,一致擁戴慶予。

慶予自步輦上起身,向九名中坊甲長深一禮。

接著是東坊,也是距成雙府最近的坊,一直很受成雙關照,鼓停之後,九名坊甲中只有兩位甲長躬身相賀,有七人收鼓執旗,列於成雙一側,表明七坊國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