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同窗

◎臉上就時常露出一種“夫子動動嘴皮子比劃兩下你怎麽就懂了”的疑惑來,顧世安則回他一個“我都這麽努力比劃了,你咋還不懂呢?”的表情,繼續◎

程青交待完畢, 一看沙漏,正好趕上顧世安在講授《千字文》, 便讓顧小安領著他去課堂。

坐在鳥語花香清風籬笆包圍的課堂上, 衛景平穿越這一年多來的心,終於踏實了。

和後世以星期為單位排課表不一樣,白鷺書院以四天為一輪,兩輪之後空兩日, 或回家休息, 或者來書院自習, 都是可以的。

第一天, 衛景平給自己選了一節《千字文》, 是顧世安的課,從“金生麗水, ”一段開始,講授到“周發殷湯”, 每一段講過典故之後, 便要求學生背誦, 背流利的, 就可以下課出課堂,趕下一節課去了。《千字文》之後是一節書法課, 書法是程青教的,他寫字的路數和姚老道不一樣,中規中矩中帶著無比的板正,要求極嚴,一節課下來, 衛景平累得手腕酸痛不已。

一節課上完, 程青這時才旁敲側擊地點出他的字之中已顯出閑雲野鶴般的遁世傾向, 認為這不利於舉業,讓他積極起來,把字寫得渾厚中正些,說那樣才是應試的時候科舉考官喜歡的。

“程先生說你的字過於飄逸了。”一個叫傅寧的同窗悄聲告訴他:“下次把墨研得濃一些,下筆重一些就好了。”

衛景平:“……”

他覺得程青和傅寧說的都好有道理,他下次嘗試一下雄渾厚重的字體風格。

上午末了再來一節畫畫課,到了畫畫課堂,程青又像換了個人一樣,放松而表情滑稽,他先拿出一張蟈蟈圖給學生們看,而後親自示範畫胡須,那誇張的筆觸和解說,直接笑翻了一眾蒙童。

過了晌午,他選了一節《大學》,衛景平算過了,《大學》上完的時間,正是衛景英和衛景川給繁樓送完餐的時間,這樣他就可以回家去了。

這幾日正是繁樓外送最繁忙,訂單一日一日創新高,和衛家一樣的武官人家,手頭錢緊的,也把孩子送到繁樓,看看能不能和衛氏兄弟一樣賺些零花錢。哪怕賺不到錢,每日能從繁樓拎回去一些吃食也是好的,因此,除了衛氏兄弟之外,又多了四五個半大的小子。

只是他們沒有衛氏兄弟好運氣,許德昌只肯給他們開出送一頓付費10文錢的待遇,還是跟在店小二後頭當幫手的,縱然這樣,竟有十幾家都想把家裏的小子送過來當幫工。

勞動力竟廉價至此。

而衛氏兄弟因為輕車熟路,送餐又快又好又討喜,所以上林縣幾家貴人制定了要他倆送餐,所以活計暫時沒有被人搶走,不僅如此,因為他倆都能從顧客家裏拿到賞錢,也讓許德昌另眼相待。

衛景川因為長得腦袋又圓又大,深受繁樓腦袋大脖子粗的大師傅的喜愛,每每去送餐,見了面都要送他一些試吃的菜品或點心,所以這一陣子,衛家的夥食比先前改善了不少。

孟氏的面皮比先前白潤了許多,眉頭舒展,打扮起來看著像個殷實人家的婦人,一到飯點就端著碗過來蹭飯的妞妞,不僅長高了一截,小臉蛋也由土黃色變成了紅撲撲的,有了健康的光澤。

進入白鷺書院的第二日上午,衛景平上了一次大課。所謂“大課”,就是院長顧世安把全院的蒙童,尚未科舉下場的學生都召集在一起,即興講了一堂課,內容是根據他去年的一次遊歷整理出來的,大徽朝雲貴、瓊州地區的山川風貌,民情風俗,婚嫁吃食等等。

顧世安說雲貴地區有一種松菌,生長在松樹下,菌蕾如鹿茸,這種菌子香氣濃烈,煎、烤、煮,不用任何佐料,吃起來能鮮掉眉毛,還有煮起來味道像雞湯一樣的雞樅菌,口味柔和爽滑的青頭菌……他在小本本上記載:“松菌加口蘑炒最佳。或單用秋油泡食,亦妙。①”,“食見手青,見小人升天……”,等等,講得唾沫橫飛,滔滔不絕。

連後世著名的毒菌子見手青都敢吃!

聽得衛景平心底直呼“好家夥”,都想開口給他唱一曲:“紅傘傘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後一起埋山山……②”

在座的學生有人聽得津津有味,心向往之,有人聽不懂,幹脆打起了盹。

也就是這堂課,衛景平才知道,白鷺書院諸生學課根據天賦分為三等:

歸屬第一等生的,每日抽簽問所聽經義三道,念書一二百字,學書十行,吟五、七言古、律詩一首,三日試詩一首(或四韻),看賦一道,看史傳三五紙(內記故事三條)。

衛景平用白話轉化了下,也就是說白鷺書院要求一等生每天念書120字,學書10行,背五言或者七言律詩一首,每隔三天試著寫一首小詩,念一篇賦,讀史書雜記等3到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