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禦街誇官

◎這真是春風得意馬蹄走不動道,一日被砸盡長安花了。◎

行在禦道中時, 衛景平發覺跟隨在他左右的榜眼張永昌,探花段鳳洲的腳步放得緩慢, 他微微側過臉去瞧了瞧這二人, 發現張永昌眼噙熱淚,段鳳洲兩腿順拐,路都走不好了……

想來這輩子就這一次,不會第二次再這般風光招搖走這條禦道了吧。

衛景平倏然想起活了兩世的許多事情來, 一霎那百感交集, 也放緩了步子。

見他慢下來, 眾進士們也都各自想著心事慢了下來, 原本只要一刻鐘就能走完的禦道, 足足花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才走完。

新科進士們由左丞相鄒永親率百官送出皇宮的午門,一出午門, 由禮部尚書溫彌引著鼓樂儀仗,在鼓樂喧天之中護送他們穿過東華門、承天門, 過了承天門之後, 又往西南角走過大概二三裏地的路, 才出了長安門。

由於國子監就修在長安門對面, 大抵因為這個緣由,當朝歷年恩科的金榜都張貼在長安門外, 出了長安門,望著被禮部官員新懸於宮墻之上印著皇帝玉璽大印的黃榜,眾進士立於榜下,傳臚唱名時被克制的情感此刻猶如黃河之水滔滔而下,外泄出來了。

驚喜欲狂者有之, 涕泣如雨者有之, 而面上波瀾不驚者也有一個人, 新科狀元衛景平。

蓋因他還沒來得及從“我中狀元了”這天大的,砸懵人的驚喜之中分清楚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文武百官便一擁而上圍住了他這個新科狀元,不住地向他道賀了。

這個衛狀元稀罕啊。

眾公卿多半是先帝睿元帝時的進士出身,回想起當年他們科舉一路走到黃榜之下,何嘗見過這麽年少的狀元郎。

先帝不喜歡少年進士,他們連少年同年都沒有,更別說十七八歲的狀元郎了。

就是先前的太子太傅陸譫,出身京城世家陸氏,九歲上就考中縣試案首,一時轟動京師,但他後來也蹉跎到二十三歲才中了狀元,鼎元九年,也就四十一年前,這已經是往前數五十年間最年輕的狀元郎了。

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如今列於朝堂的眾公卿幾乎無人瞧見陸狀元當年少年得志的盛況,只能聽家中致仕的老爹回憶念叨過過癮,一想到眼前的新科衛狀元才將將十八歲,這般的意氣風發,憶起往昔讀書科舉事,紛紛憋不住了表達欲有話要說。

衛景平被他們嗡嗡得頭大,不知道該搭哪句話,朝立在一旁無所事事的顧世安求救:夫子救我。

顧世安:這是獨獨屬於你的榮光,享受吧衛狀元郎。

好在不一會兒右丞相謝回來了,他上來就笑吟吟地和顧世安打招呼:“五弟,恭喜高中啊。”

五弟。

聽謝回這語氣,謝右相和謝冉謝傳臚不就是一家的親兄弟嘛。根本不是謝冉先前說的“恰好一個‘謝’字的同鄉關系好嗎。

嚯。

不得了,謝家這是一門雙進士啊。

一門雙進士本就是無上榮耀的事了,更何況兄長謝回已經入閣拜相,執宰天下,這謝家以後該是何等的顯赫,要比肩裴家了吧?

於是眾公卿又瞄上了顧世安,從衛景平身邊撤離嗡嗡顧世安去了。

顧世安每每一瞧見謝回脾氣就不好了,他不鹹不淡地回了謝回一句:“不敢當謝大人一聲‘五弟’。”

眾公卿和新科進士們嗅到他和謝回之間莫名的劍拔弩張的氣氛,齊齊一愣怔。

謝回倒淡然,他平和一笑,對禮部尚書溫彌說道:“溫大人,吉時快到了,新科進士們還要‘禦街誇官’呢。”

示意他們不要在這兒閑聊耽擱時辰。

他這麽一說,眾公卿都收斂了:“對對對,以後同在朝堂效力,有的是時間聊。”

長安門外,華蓋張起,京兆尹曾文領著京兆府下轄的懷柔縣、昌平縣二縣縣令,親自牽著高頭大馬等在那裏,安排新科進士們上馬禦街誇官之事。

上馬之前,又有禮部官員過來為衛景平披掛上大紅綢,又在他的烏紗帽一側簪了一朵新鮮紅艷的芍藥花,這才說道:“狀元郎上馬去吧。”

同樣也給跟著他左右的張永昌和段鳳洲批上紅綢簪了芍藥花,都打扮得喜氣紮眼。

跟要當新郎官兒似的。

其實娶親的新郎官兒的扮相是比照著狀元郎的一套裝束來的,只因娶親常見新郎官兒常有,不比三年才能瞧見一回的狀元官兒稀罕,所以才覺得這正經屬於狀元郎的打扮有一股子新郎官兒的內味兒。

衛景平膚色白皙,是個帶著英氣的白面書生的樣貌,頭頂的烏紗帽上左右兩側一簪花,將他劍眉發翠,鬢角鴉青的隱隱英武之氣奪了去,唯剩下雍容爾雅的清貴氣韻了,正合了本朝對美男子的審美,讓眾公卿直呼:怪不得陛下要點他為狀元郎,這賣相,確實能叫天家拿得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