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收鹽

◎他們似乎打得很隨心,什麽時候想起來了就打他一下,給他添點兒堵。◎

衛景平笑了笑, 沒說什麽。

當晚他們就錢莊的事說話到深夜,後來徐泓就和衣而臥宿在隔壁房間, 次日天一亮又早早醒來, 接著昨夜的話商討起來。

沒多久,姜聽來了。

衛景平與徐泓對視一眼:高價收糧的事八成有戲。

他心裏頭松了一口氣的同時,臉色也明朗起來。

“衛大人,”姜聽大抵一夜未睡, 松弛的眼袋比昨日愈發明顯:“下官想了一晚上, ”他點點頭:“願意在新昌府高價收糧。”

他原本不打算同意這件事的, 回去跟夫人吐苦水, 姜夫人說道:“聽聞衛大人的二兄長在冀州平叛, 想來沒有誰比他更期望鄭王的日子不好過了,妾以為衛大人此計可行, 必能困住鄭王。”

如果鄭王秦似被朝廷收拾了,他們新昌府就不必過著心驚膽顫了。

姜聽說道:“夫人啊, 你可曾想過, 要是鄭王造反成了, 咱們這麽做可是跟他結下了仇, 日後這一府的百姓可就保不住了。”

他要是在新昌府高價收糧搞鄭王秦似,就等於站到了朝廷這一邊明著跟鄭王作對, 押上去的是一府幾十萬的老女老幼啊。

姜夫人反問他:“妾觀當今天子,登基以來沒有橫征暴斂,各地百姓都有活路,民心尚在,鄭王造反哪能成?”

姜聽沉默良久說道:“夫人說的沒錯。”

這一仗, 朝廷勝算的可能性更大。

……

“本官多謝姜大人。”衛景平躬身對他行了禮。

當天, 姜聽就找了新昌府一家相熟的糧行, 以高出米價的四成開始買米,此舉一出,不要說新昌府了,就是時常城門緊閉的漓州都傳開了,不知多少商賈蠢蠢欲動。

發財的機會來了,可是……他們好像出不了漓州城。

到了第三日,新昌府這邊幾乎買光了市面上囤積的糧食,有商行幹著急敲鑼打鼓到挨家挨戶去收米,趕在府衙收工的最後一刻把米運進去,賣了個高價。

到了第四日,新昌府開始以高於市價三成的價錢收購糧食了,被關在漓州的商賈們坐不住了:再等下去,連這個價格都沒有了。

得想辦法出城,把手裏囤積的糧食賣給新昌府,賺一筆銀子。

於是幾個商行一合計,想了個辦法。

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們湊銀子賄賂了鄭王府的人,次日就順利地拿到了出城的文書。

……

新昌府收糧的第五日夜裏,城門前嘩啦聚集了一隊漓州的商賈,都在等著明早城門一開進城。

到了後半夜地上結了冰,天寒地凍,那些商賈們被寒風吹得睡不著覺,就在馬車裏枯坐等天亮。

徐泓在城墻上看著一輛輛馬車裏亮起的燈光,對姜聽說道:“大人,咱們瞧半天了,都是商賈,開門放進來吧?”

他們從守城的人來報信開始就蹲在城墻上觀望,吹了大半夜冷風,每個湧過來的人都瞧清楚了身形樣貌,是商賈無疑。

姜聽說道:“再等等。”

他請了駐守新昌府的府兵將領鄧崇過來守住城門口,生怕萬一出了疏漏,如今鄧將軍還沒到。

“姜大人謹慎至此,”衛景平在一旁說道:“本官自愧不如。”

又等了約摸半個來時辰,鄧崇帶著兵來了,幾千人馬有序地分列開在城門兩側。

姜聽命人悄悄打開城門,將那批商賈放進來安置。

徐泓拉著衛景平說道:“明日等他們拿到賣糧食的銀子,我去蹲守推銷咱們錢莊怎樣?”

衛景平:“還差了點兒火候。”

“姜大人,”黎明時分回到府衙,衛景平看著新昌府賬上所剩不多的銀兩,說道:“有辦法打聽鄭王的情況嗎?”

明著就是問新昌府在漓州有沒有探子。

姜聽沉默片刻:“衛大人要知道什麽?”

衛景平:“鄭王手裏有多少存糧?”

姜聽:“這好辦。”

早些年他就看出了鄭王想要造反的端倪,出於防備,他往漓州城裏安插的了幾名眼線,看來是啟用的時候了。

次日夜裏探子傳回消息,說漓州城裏囤的糧食不少,約摸夠鄭王給冀州運兩個月的糧草的量。

兩個月。

衛景平深深地蹙了蹙眉,看來鄭王在造反之前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那鹽呢?”

姜聽命他埋在漓州的眼線再探。

探子很快又傳回消息,說漓州城中並沒有囤多少食鹽。

“姜大人,明日之後,”衛景平說道:“再以高於市價四成的價錢再收三天食鹽。”

他要斷絕漓州的食鹽供應,就不信鄭王慌不起來。

姜聽發愁地看著賬簿:“衛大人,府庫裏很快就沒有銀子了。”

衛景平說道:“姜大人不要擔憂。”他請來徐泓:“徐兄,明日將我的官印和身份文書拿出去,敲鑼打鼓就說正通錢莊是朝廷開辦的,如今將銀子存進去,以年1分2厘的利息計算,隨存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