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談

韓令坤踏著月色巡視軍營,足下漫無目的的走著,不知不覺居然走到了羅幼度的營門口。

呆了一呆,搖頭自嘲一笑,轉身欲走。

“韓叔叔!”

身後傳來一聲呼喊。

韓令坤再次轉身,見是曹彬,頷首道:“國華!還沒睡?”

韓令坤投軍時隸屬當時還是後漢重臣的周太祖郭威,而曹彬的父親曹蕓是郭威妃子張氏的哥哥,因郭威相識,彼此關系不錯,也識得曹蕓這個稟性淳厚的兒子。

“剛剛聽完先生教誨,帳內悶熱,出來吹風納涼,細細揣摩!”

韓令坤好奇問道:“羅都監當真如此了得?他年歲與你相差無幾吧!”

曹彬一本正經的道:“自古達者為師,學識焉能以年歲來定?羅都監學識超凡,見識入聖,每每聽之教誨,皆能獲得感悟。即便跟隨身側,見他為人處世,亦能收獲巨大。”

韓令坤長嘆道:“這羅幼度莫非神人呼?瞧你們說的,弄得我心癢。只怪我有眼無珠,充當這裏外不是人的出頭鳥。”

讓他有這番感慨的可不止曹彬,還有王景。

王景一個在天下摸爬滾打五十多年的老油條,居然在他面前氣惱悲呼,恨自己未能早一日對自己的羅老弟推心置腹,以至於未能與之飲酒暢談。

此生最大憾事。

這才幾天?

王景便如著了魔一樣,每日都會去找羅幼度,每日都在後悔,缺幾壇子酒。

王景對羅幼度的態度肉眼可見。

從最開始的不願得罪,到後來的“稱兄道弟”,直至現在的推心置腹。韓令坤皆看在眼中,奇在心底。

“稱兄道弟”可以理解,一方面羅幼度一人獨自承擔樞密院的壓力,讓他們可以無所顧忌的作戰,確實令人動容。但真正促成“稱兄道弟”的還是那一句直達天聽。

跟一個能夠直達天聽的人做朋友,對於王景這樣手握地方軍政大權的軍閥來說,可遇不可求。

“稱兄道弟”並不是真兄弟,充斥著利益。

韓令坤能夠理解王景所做的一切,換做自己,只怕也會如此。

可接下來幾日王景對羅幼度的交情一日甚過一日,絕不是單純的“稱兄道弟”可以解釋的。

真就是志同道合,相見恨晚的感覺。

曹彬也知道韓令坤長嘆為何,說道:“先生雅量高致,對韓叔叔多有贊譽,可見並未心存芥蒂。先生值得深交,韓叔叔不妨一試。”

韓令坤遲疑片刻,問道:“羅都監與褒國公都在聊些什麽,如此盡興。要是不方便,當叔叔沒問。”

曹彬道:“他們所談並無秘密,只是聊得有些古怪。義氣,很多時候都在聊季漢壯繆侯關羽。”

“關羽?”

韓令坤滿腦子疑惑。

這時在帳中的羅幼度讓蚊子攪的心煩意亂。

五月中旬,天氣漸漸轉熱。

秦川多山,他們安營之處便在山腳臨水處,蚊蟲徒然增多,帳內待不住出來走走。

正巧見韓令坤、曹彬在營外,聽他們說及關羽,不由搖頭苦笑。

王景與符彥卿相差無幾,這兩老家夥年歲越大,越重視自己的名望。

符彥卿還好,出身將門,立功無數,沒有什麽汙點。至於屠城劫掠什麽的,也不是沒幹過,這個時代就是這種風氣,沒什麽可說的。

王景就不一樣了,他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地痞流氓出身,然後轉型為盜匪,燒殺搶掠沒少幹,真不是好鳥,汙點是一堆堆的。

上了年紀有了這個身份地位,權利皆在手中,差的就是一個名。

也因如此,王景開始善待百姓,還獲得了不小的美名。

這與之閑聊的時候,羅幼度發現王景身上江湖義氣很重。

盡管王景絕口不提以往經歷,可若不是當初嘯聚山林,哪有他今日。

羅幼度最擅長找話題,這說道義氣二字,哪能不提關二爺?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收集了大批傳說野史結合歷史編寫成的小說。

這個時代的關二爺並沒有給正式封神,但民間關於關羽的傳說已經開始留傳了。

羅幼度跟王景聊著義薄雲天的關二爺,果然對上了王景這位混混出身的胃口。

什麽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忠義護二嫂,說的王景登時將關二爺立為自己的偶像,命人找畫師繪制關羽的畫像來膜拜。

“韓節度使,國華!”

羅幼度招呼了一聲,走上前去。

作揖問好,羅幼度笑道:“我是帳中悶熱又多蚊蟲,特地出來納涼,就不請韓節度使入帳中受罪了。這營外的涼風,可比帳內舒服。”

面對羅幼度由始至終的笑臉,韓令坤情不自禁的笑著回應:“某也是帳中待不下去,出來走走,順便思考一下當前的局勢。趙季劄、韓繼勛越來越僵,已到收尾階段。羅都監也不用繼續扛著樞密院的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