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王,臣……不敢

李景看了看李從嘉,又看了看李弘冀,這心底固然偏愛前者,卻也知道這關鍵時候,還是好戰要強的李弘冀更加適合統籌大局,真要將大權交給李從嘉,保不定江南的基業直接就送給中原了。

想著中原即將南侵,大軍直逼金陵,心中就難掩恐懼,想了一想,說道:“朕最近心力憔悴,這金陵雖好,風邪過重,禦醫說當須則一山水地靈之處休養。觀洪州便不錯,朕欲改洪州為南昌府以為南都,遷至洪州。太子與金陵監國,處理日常瑣事。至於六郎,朕會帶至身旁,不予你添亂。”

李從嘉聞言臉色蒼白。

李弘冀卻是狂喜,他早有強軍的心思,只是一直受李景阻攔。

李景怕刺激中原,導致揮師南下。

現在李景嚇得逃離金陵,朝中一切還不是自己說的算了?

李景見李弘冀表情,心中不快,這就是他最厭惡老大的地方。

但這關鍵時刻,李景卻也不顧那麽許多了,腦子裏想著就是當一只鴕鳥,遠離金陵這是非之地。

李弘冀獲得監國大權,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募集城中壯勇,擴充軍備,以提升軍事力量。但是淮南之戰,江南青壯折損慘重。至今沒有恢復元氣,他這命令一下,讓原本就怨聲載道的江南百姓,更加不滿,抱怨連連。

第二道命令則是派遣四方使者組建抗羅聯盟,抵禦中原羅虞朝廷的侵略。

南方的大小勢力皆派遣了使者上門,當然契丹亦不例外。

不過契丹陷入內亂,李弘冀在江南也有所耳聞,也不指望對方真的出兵,只是死馬當活馬醫,求個心安。

這李弘冀的使者最先抵達的就是吳越的都城杭州。

江南與吳越百裏之遙,走水路不過半日的事情。

錢弘俶這時已經得到中原出兵荊南的消息了,正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羅幼度,錢弘俶與之有過往來,印象很深。

在顯德朝的時候,就是他一手促成了中原與吳越的海運貿易。

吳越地域狹小,極盛時,只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衢、台、溫、處、明、福十三州,一半幾乎囊括江南北面全部海域,故而一直保留航海科技。

五代亂世時,中原打得天昏地暗,外交斷絕。

吳越卻自詡天下之尊,派遣海船與高麗、後百濟、新羅、倭國展開往來,以宗主國的身份處理事情。

這一階段倭國處於閉關鎖國時期,而海東半島進入了戰爭繁多的後三國時代。

高麗與後百濟之間,後百濟與新羅大小戰不斷。

三國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政治依靠,在不了解中原詳情之下,還真讓吳越當了一段時間的宗主國。

羅幼度看中了吳越的航海技術,極力促成雙方在這方面的往來。

也是因為吸收了吳越的科技,北伐燕幽時,中原水軍才能縱橫渤海。

錢弘俶深知羅幼度的厲害,也知中原一旦動了收復南方之心,就憑自己手中的實力,絕難抵禦,自是惶恐難安。

雖說錢家先祖早有組訓,要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

可錢家在吳越六十余年,宗廟社稷哪裏是說放棄就放棄的?

誰又願意當亡國之主?

錢弘俶自是左右為難。

便在這時,收到了江南使者求見的消息。

江南使者姓伍,單名一個喬字,廬江人,自幼入廬山國學,以《八卦賦》中進士第一,才高八鬥的狀元郎。

江南文風鼎盛,能夠於江南脫穎而出,文采自不用說。

兼之江南好浮誇之風,最擅忽悠。

一通巧舌如簧,述說前景,錢弘俶竟隱隱有心動的感覺。

錢弘俶並未立刻表態,而是讓伍喬下去休息,當即召見文武官員商討此事。

吳越雖小,五臟俱全。

官制大多仿效唐制,除了對中原王朝稱臣,不設樞密院與樞密使以外,和唐朝時期的官制相似。

錢弘億、錢弘儇、沈念、鮑修讓、沈虎子、陳彥禧、羅晟等文武心腹齊聚一堂。

錢弘俶見官員到齊,見他們一眾人皆心事重重,顯然對於吳越國的前景很是擔憂。

他說道:“孤方才會見江南來使,使者再三述說唇亡齒寒之念。望我吳越效仿昔年孫劉,結為盟友,共同抵抗中原。”

此言一出,文武官員相繼變色。

尤其是以錢弘億、錢弘儇為最。

兩人現在官居吳越宰相,他們皆是上任吳越國王錢元瓘的兒子,錢氏後人。

深知錢家祖訓,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

錢家幾代始終供奉中原王朝,從未改變。

錢弘俶說出此言,顯然已有對抗中原之心。

兩人互望一眼,皆未說話,理解錢弘俶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