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殲中原水軍,揚李唐雄風

成都府衙。

羅幼度放下了手中趙普送來的奏疏。

此番親征,他將朝中大事交給了竇儀與趙普。

這兩人一正一邪,互補不足。既值得信任,也有能力處理好廟堂事務。

趙普的來信中大概說了京城廟堂上的瑣事。

這朝堂制度走向正軌,也沒有什麽大的事情。

唯一值得說到的,就是契丹為了爭奪草場,耶律必攝、耶律敵烈這兩兄弟終於幹了一架。

“人啊,就是賤得慌。”

羅幼度將手中的奏疏放下,大大的伸了一個懶腰。

這耶律敵烈一開始跟朝廷的貿易往來畏畏縮縮的。

好似跟中原交往很丟臉一樣。

要不是羅幼度存著讓他們狗咬狗的心思,還真不想供著這尊大菩薩。

不過菩薩供久了還是有效果的。

本來大同府就存有物資短缺的情況,自從與中原開放互市以後,雙方呈現了互贏的局面。

中原新取涼隴之地,改畜牧而轉農耕,需要大量的耕牛。

相反自從羅幼度收復燕幽之後,在耶律屋質的謀劃下,大同府成為了契丹最大產糧基地,調集了許多耕牛來此。

隨著耶律敵烈聯合耶律罨撒葛反耶律必攝以後,大同府就改變了制度。

耶律敵烈需要足夠的牧民戰鬥,而不是大批耕種的農民。

空閑下了一大批的耕牛。

中原吃下了多余的耕牛,也給耶律敵烈送上了他們需求的鹽鐵帛布茶葉等物資。

大同雲中一下子物資充裕,耶律敵烈對中原的態度也有了變化,偷著樂……

羅幼度為了提升耶律敵烈的實力,還特地與之擬定了用軍馬換取皮甲、戰刀的協議。

耶律敵烈在中原的扶持下,組建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隊。

看著自己的親衛隊,耶律敵烈又生出了一個念頭:中原的大腿真粗。

耶律敵烈一開始知道自己實力比不上耶律必攝,在彼此的疆界問題上有些克制。

但隨著耶律敵烈衣食無憂,實力日盛,對於邊界問題也就越來越強勢,小摩擦不斷。

最終在羅幼度攻入成都的時候,雙方第一次正式交兵。

耶律敵烈在戰鬥初期,取得了很大的優勢。

他控制的範圍小,親自出戰,以中原支持的騎兵隊為先鋒,打的契丹邊境部落節節敗退。

但就在耶律敵烈志得意滿的時候,契丹小將耶律休哥奔襲支援,趁著耶律敵烈輕敵,挽回了劣勢,將耶律敵烈殺退。

雙方也展開了拉鋸戰……

這拉鋸戰打的就是經濟。

耶律敵烈對於中原的態度再度發生了變化,改成了爸爸!

從最開始的,膈應不爽,到暗自竊喜,直至大腿真粗,最後發展成了爸爸……

這誠實的態度,將一個賤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羅幼度想了想,提筆寫下了自己的批示:詳細了解契丹情況,給予強烈聲援適當支援,為北地安穩,讓他們拼殺的更激烈一些。

將手中奏疏合上,放在一旁。自會有人將之送出。

毫無疑問,此次雙方矛盾激化,中原朝廷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他又拿起另一封奏疏,寫的恰好是江南的情況。

曹彬畏戰不前,江南水師耀武揚威,由水師副統領張雄不敵柴克宏的江南水軍,事情鬧得不小。

畢竟中原大軍所向披靡慣了,一小子畏首畏尾的,諸將都不習慣。

若大軍統帥是一員能夠服眾的老將還好說,曹彬戰功不俗,也多次率部獨當一面。但真正一次統帥三軍,還是第一次,威望略顯不足。

如果打得順利,自然無礙。

現在按兵不動,難免惹人質疑了。

“有些委屈他了。”

看著帶著彈劾意味的奏疏,羅幼度有些心疼自己的這位愛將。

他一般不會幹涉前線將帥的發揮,除非有巨大的利益。

曹彬攻伐南唐這一仗,他是插手擬定了渡江戰役的大致方略。

曹彬按兵不動,誘敵示弱,八成是在配合他擬定的渡江戰術。

只是這個戰術過於簡單,又過於厲害,所以只能用一次。

說了就不靈了,為了防止消息泄露,曹彬只能忍著指摘,等著揭露謎底的那一刻。

“陛下!”

盧多遜帶著幾分不安地求見。

羅幼度說道:“卿神色不安,發生了何事?”

盧多遜道:“成都突然流傳我軍於江南作戰失利的消息。此事十有八九是大理所為,由此可見,大理已經與嶺南、江南有了聯系。江南戰局真出意外,恐影響大理局勢。江南戰局,是否需要多多留意?”

羅幼度笑道:“無妨,最多半月,就會有捷報傳來。我們等著好消息便是了……”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