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

韓熙載這一聲“臣敢”擲地有聲。

羅幼度是滿心歡喜,現在他身邊就缺韓熙載這樣的大臣。

一個有膽子直言犯上,挑戰權威的強勢且德行高尚正直的臣子。

雖然竇儀的德行無庸置疑,可他不夠剛,過於中庸。

寇湘是一個合適的選擇,但羅幼度要保他,不讓他接觸這方面的東西。

身為開封府的第一把手,寇湘已經得罪不少人了。

若不是羅幼度護著他,就老寇這臭脾氣早就流放邊陲。再讓他幹諫官的活,還不得鬧得天怒人怨?

羅幼度並不想寇湘因為跟著自己未來死無葬身之地,一個開封府拉仇恨已經足夠了。

韓熙載在南唐是名副其實的魏征二代,懟天懟地對空氣。

南唐權臣宋齊丘、馮延巳等人,給他懟的是怒不可遏。

也虧韓熙載名望太高,宋齊丘、馮延巳不敢下死手,不然活不到現在。

韓熙載若能重拾昔年八成功力,中原朝堂的氣氛就會變個樣。

畢竟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隨著疆域的增加,中原朝廷吸收了江南、西蜀的大臣,接下來還要吸收吳越、清源軍的文武將官。

原本人才緊湊的中原,一下子飽和了,甚至出現冗員的情況。

羅幼度也做不到一眼就能分辨手下官吏的品行好壞以及能力高下。

他確實知道一些出類拔萃的人才,比如趙普、魏仁浦、薛居正、韓熙載、盧多遜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不出名的人能力不夠,只是缺乏施展的機會。

羅幼度也不確認一群名額中,會不會存在蒙塵的明珠,只能靠時間來挑選觀察。

不怕得罪人的韓熙載作用在這個時候就能體現。

羅幼度作為過來人,他深知冗官的危害。

終宋一朝都無法解決三冗,他自不會讓自己的朝廷出現這個問題。

任命韓熙載為諫官,只是解決此事的手段之一。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都會將心思用在裁員以及中原的科技發展。

除了冗員有些小麻煩,攻滅江南、巴蜀,對於中原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

盡管江南、巴蜀在李景、孟昶的統治下,軍事實力很一般,完全沒有第二割據勢力、第三割據勢力的臉面。

但是江南、巴蜀少經戰火,在很多領域方面都有極高建樹。

其中江南的紡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就是這個時代的翹楚。

巴蜀的鉆井技術是天下一絕。

紡織業的發達能夠讓百姓穿上更便宜的衣服。

造船業既能夠增強水師的實力,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造紙業有益於華夏文化的保存推廣……

鉆井技術同樣可以讓中原獲取更多的地下資源。

現在這一切都歸於中原朝廷,中原的科技必然會迎來一波飛躍。

羅幼度在接見了韓熙載之後,定了下了定難軍的方略,隨即接見了工部尚書邊光範。

邊光範,字子儀,在這個時代屬於全才似的人物,他年近六旬,歷唐、晉、漢、周、虞五朝。

他在後唐擔任殿中丞、太常丞,掌管宗廟祭祀,幹得風風火火。在後晉拜太府少卿,上書指陳時弊,有模有樣,又幹了大理少卿、開封尹,斷案上下心服。在後漢擔任校刑部尚書、衛尉卿,又上書論刺史應慎選良才,以安撫地方,民心歸附。在後周他擔任戶部侍郎,負責民政,他治水修路,檢視民田,贏得了郭榮的贊揚。

總之就是一個多面手,或許單方面能力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是各方各面皆是中上水平,往哪裏都能塞。

羅幼度注意到邊光範在治水修路中,很重視器械的運用,便將他調到工部試一試。

結果非常契合,邊光範對於科技很有興趣,也很重視,在位子上幹得很出色。

中原的冶煉技術舉世無雙,就是他的力排眾議向朝廷舉薦張鴉九後人的功勞。

“子儀!”

羅幼度熱情地叫著邊光範的字,讓他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說道:“接下來可要辛苦你了,給朕盯緊巴蜀、江南的各種技術。比朝廷先進的,要盡力吸取。朝廷的工匠得虛心吸納江南、巴蜀技術的長處特點。”

“當然朕相信朝廷在這方面或許略遜一二,卻也有自己的特點優勢,朕要的不是照抄,而是吸納。同樣的,對於不如我們的技術,也不能忽視其中的閃光點。如孔夫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邊光範作揖領命。

羅幼度再三強調要綜合三方的優劣勢,來真正提高水平。

“重點嘛!圍繞造船、印刷、織布這三方面入手。”

造船關乎軍事經濟,印刷關乎文化推廣,織布則是民生,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