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名動汴京,指日可待

陳文顯、陳文顗一直都將宋白視為自己的偶像。

不只是陳文顯、陳文顗兩人,宋白憑科舉入仕,依仗自己超凡的才學,在無任何後台相助的情況之下,步步登高,成為天子門生,在士林中儼然如偶像一般。

盡管那場科舉過去多年,可至今還有人為宋白鳴不平。

現在高高在上的偶像貪墨?

如果換作其他人,或許能夠理解宋白的感受。

但是陳文顯、陳文顗這兩兄弟卻不然,他們出生於泉州陳家,家資巨富,從來不為金錢犯愁。

在他們眼中錢財都是數字,不值一哂的身外之物。

名望地位才是值得追求的東西,宋白居然會為了一些身外之物,動用私權,將孟慶的文章詩作發表於報紙之上。

陳家兩位兄弟一時之間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是醉酒胡言吧?”

陳文顗愕然看著自己的長兄。

陳文顯也不知該不該信,依照理性而言,宋白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可真要是呢?

錢?

陳家最不缺的就是錢。

用錢來換名聲,這世上就沒有這麽便宜美好的事情。

陳文顯喉結蠕動,忍不住吞了吞唾沫,帶著幾分厲色地說道:“孟兄休要胡言,宋編修是何許人,豈會為金錢折腰?”

孟慶已經到了喝高的地步,自己給自己滿上,一口飲下。

聽得陳文顯的質問,孟慶報以“嘿嘿”的嘲笑。

“宋編修,宋榜眼,宋先生……哈哈,現在混得人模狗樣,在大名府學堂的時候,還不是為了幾個銅子,幫我跑前跑後?他裝得極好,卻瞞不過我。他就是一個貪財之徒……”

陳文顯臉上的厲色消散,漸漸轉為狂喜。

孟慶是大名府人,宋白同樣的大名府人。

兩人對上了!

陳文顯、陳文顗相互看著,相視一笑。

兄弟二人,名動汴京,指日可待。

……

進奏院!

“聖功兄!”

一年輕書生正伏案而寫。

忽聽一人叫喚,帶著幾分茫然地擡起頭,卻見自己的好友郭贄,大步向自己這邊走來,臉上露出少許的尷尬。

郭贄卻是大笑:“昨日阿蠻說在路上碰到了聖功兄,只是一轉眼就不見了人影。我便知道,只要在進奏院,就能堵著賢弟。”

叫聖功兄的年輕書生姓呂名蒙正,年紀輕輕,卻是難得的飽學之士。

當年呂蒙正與其母親住在千乘寺後山的山洞裏,受羅幼度“橫渠四句”的影響,得好心商人贈送一套書籍,比之歷史上更早地接受教育。

在千乘寺慧茹大師的指點下,呂蒙正才學一躍千裏,名傳洛陽。

郭贄也是一位好人物,開封襄邑人,字仲儀,羅虞朝廷第一屆探花郎,入仕不久,便升為大理寺評事,去洛陽公幹。

在千乘寺結識了呂蒙正,一見如故,相談盛歡。

只不過有公務在身,不便久待。

僅此一晤,郭贄但凡遇到洛陽附近的差事都搶著去幹。

每次都會與呂蒙正會面,若無機會也是書信不斷。

郭贄多次相邀呂蒙正來汴京相聚,都為呂蒙正拒絕。

直到昨日,親隨小廝在給自己買紙的時候,與呂蒙正擦肩而過,說及此事。

郭贄心知呂蒙正若至汴京,必將至進奏院抄寫閱讀報紙,以了解天下大勢。

今日一散值,便來進奏院圍堵呂蒙正了。

果然逮個正著。

呂蒙正爽朗笑道:“兄長是朝廷幹吏,弟陪同好友一並來汴京,見見世面,實不願打擾兄長。”

郭贄一把拉著他,說道:“多說無益,讓某逮著了,別想逃跑。先與我回府,拜會母親。讓你嫂子下廚,你我兄弟,好好喝一盅。在千乘寺聊得盡興,可素酒素食,大煞風景。”

呂蒙正被動地跟著郭贄,一並去了郭宅。

兩人隆重地登堂拜母,隨即分坐左右,一並聊天吃喝,談天說地,經史子集,天下大勢,無有不談。

呂蒙正臉色微紅,說道:“兄長可曾見過陛下?陛下如何?”

郭贄知呂蒙正少年時,受禦箴四句激勵,對於羅幼度很是崇拜,頓了頓,說道:“陛下是一位古往今來都罕見的明君,唯李唐太宗皇帝可比也……”

他張了張嘴,突然泄氣說道:“好了,說不下去了。為兄也想近距離與陛下接觸哩,為兄不過一個八品小官,哪有資格面見陛下?也就是殿試時,離得近了一些,卻也隔著好些步呢。再就是陛下凱旋的時候,在大街上遠遠地見過幾面。陛下勤政,我等這樣只見過一面的小人物,他記不記得,都另說。”

呂蒙正說道:“以兄長之才,日後定能青雲而上,成為朝廷棟梁,陛下股肱。”

郭贄一臉喜意,說道:“承賢弟吉言,能夠成為陛下這等聖君之棟梁肱骨,實乃我輩最大的幸事,當滿飲此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