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逃不過權力的誘惑

宋府門前車水馬龍。

宋琪此刻眉頭緊皺,心情有些解郁。

在他下首的分別是王延範、柴禹錫。

氣氛有些壓抑,宋琪說道:“王兄,大理寺少卿暫不考慮了,陛下今日傳下旨意令寇湘擔任大理寺卿的職位。寇兄那性子,自不用我多言,備棺斷案寇判官之名,天下誰能不知?有他執掌大理寺,王兄即便當上了少卿職位,也討不得好。”

宋琪說這話的時候有些頭疼,羅幼度此刻回來得太不是時候了,將他的一切布局謀劃,通通打破。

隨著士大夫集團的垮塌,大虞朝廷的廟堂政治核心一分為三。

其中獲得最大一份蛋糕的就是宋琪。

宋琪名望比不上首相竇儀,恩寵比不過制約百官的趙普,但偏偏就是他吃了最大的一份,廟堂實力力壓竇儀、趙普。

這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竇儀是羅幼度親信中最先拜相的一位,為相多年,綜理朝政,愛惜民生,方正不阿,多次正面硬剛喜好兵事的大虞皇帝,以如歷史上的房杜一般,乃良相典範。

但竇儀有一致命不足,風骨過正,過於清高。

竇儀受其父竇禹鈞影響太深,為相多年,賞賜豐厚,但其人清廉節約,從不奢靡浪費,以至於出行代步都騎著一頭毛驢,得了一個騎驢宰相的雅號。

羅幼度有心賞賜他寶馬,竇儀卻妙言拒絕,道:“寶馬太過精貴,不能拉磨幹活,喂養耗資過大。臣騎術不精,汴京街頭人流湧動,萬一撞了行人可是不妙。陛下賞賜的,臣還不能賣。與其供著,不如賞給良臣猛將,一並建功立業。”

竇儀所省下的銀錢絕大部分都用在了竇禹鈞的義塾,或者買書之上,自己吃住都很節儉。

如他這樣的人,不了解的,說他作秀,了解的大多都會贊不絕口,伸出大拇指來誇贊。但是敬重歸敬重,願意歸附他的人卻是不多。

因為竇儀只會朝廷提拔人才,不會因為與自己關系好,就違心的提拔對方。

故而竇儀名重,身為首相,他能一呼百應,很多人都因敬重他而配合他,可真到了關鍵時候,願意與竇儀同甘共苦的人卻是不多。

至於趙普,他的才幹已經為世人所知。但同樣的,他的“文采”早已暴露無遺,加上早年為了迎合羅幼度,站在軍方的立場上,時不時的背刺整個文官集團。這士大夫集團又毀於他手,由此種種,趙普的名聲極差,甚至有幾分佞臣的意味,受大多數文人鄙夷。

這願意跟著他的人,自然不多。

相對名望太好的竇儀,名聲太臭的趙普。

宋琪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進士出身的他本就擁有一定的才名,又是最早跟隨羅幼度的老人。虞朝崛起的過程中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身影,而且他很會照顧自己人,與之關系好的,多多少少都得到了晉升。

宋琪也理所當然的分得了最大份的蛋糕,成為此次朝堂動亂以後最大的受益者。

宋琪手中的掌控的力量極速膨脹,野心也在無形中增長,加上手下人的攛掇,萌生了爭奪首相的心思。

王延範後悔不叠道:“誰曾想陛下回來的如此迅速……”

其實王延範一開始壓根看不上大理寺少卿,他與宋琪是親家,關系密切,得對方庇佑,官路順通。

士大夫集團的覆滅,留下來許多空缺,其中不乏雄職,但宋琪卻削著腦袋想給他謀取大理寺少卿這個職位,讓他心底很是不滿,只是不敢表達出來。

這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在五代之前一直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官署。大理寺少卿很早以前也是香餑餑的,不過隨著汴梁成為天下的中心,開封府橫空出世,取代了大理寺的地位。

大理寺的情況也就每況愈下,大理寺卿甚至成為了寄祿官,有官名有待遇,但沒有實際職事。

王延範自然看不上大理寺少卿。

直到今日,羅幼度將寇湘調到大理寺擔任大理寺卿,重開大理寺,王延範才懂得宋琪的老謀深算。他早就料到羅幼度會重開大理寺,而自己這個少卿可以先一步入職站穩腳跟。

難怪趙普也在爭奪這個位子,為此宋琪甚至不惜走了符皇後的路。

王延範偷偷望了宋琪一眼,見他面色沉重,一時也不敢多言。

宋琪心煩意亂,出於對那位的敬畏,現在有些不知所措。

宋琪是在契丹長大的漢人,見識過臨潢府的雄偉,在他看來就算攻勢再怎麽順利,臨潢府也得打個一年半載,沒有兩年回不來。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鞏固根基。

結果不過短短幾月,契丹竟然滅了。

大軍凱旋而歸,宋琪嚇得停止了一切行動。

一連過了半月,宋琪膽戰心驚不敢有任何動作,見自己的君上只是重新展開對外的軍事部署,面對全新的政治局面並沒有任何態度,反而一副樂意見此的態度,心安了不少,也證實了自己心中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