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羅幼度的野望

“見過陛下!”

穆寧、蕭綽與國子監與摩尼教的數位修書的博士以及學者一並出館迎接。

羅幼度目光在眾人臉上一掃而過,帶著讓人如沐春風的微笑說道:“都免禮平身,進去說話。”

今天陛下的心情不錯嘛!

領命起身的眾人見大虞天子的神態皆心生此念。

蕭綽心道:“陛下必然是得到西域傳來的捷報了。”

穆寧也不覺得意外,她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身為皇帝的羅幼度,怎麽可能落後?

在昭文館的大廳上首入座,羅幼度問起了啟蒙書刊的修訂情況。

出班回答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叫馮義,現任昭文館大學士:“回稟陛下,《三字經》、《古文紀事》與《摩尼圖集》已經初步定稿,正在進行最後的修正。”

羅幼度微微蹙眉,對於這速度不甚滿意,說道:“得加快一些進程,西域得捷報已至,少則半年,至多一年可定。要除去雕刻印刷的時間,給你們的時間並不多。”

馮義忙道:“陛下放心,老臣一定嚴格督促,盡快完成任務。”

下首的多位博士、學者暗暗叫苦,又得加班加點的苦幹。

羅幼度輕笑:“此事關乎國之大計,事成之後,朕一一論功行賞。”他一邊畫著大餅,一邊道:“今日朕特地來此,就是想看一看初稿。”

諸多博士、學者對於羅幼度的畫大餅本不以為意,但見他真的重視此事,也是精神大振。

馮義忙指使人將《三字經》、《古文紀事》、《摩尼圖集》三本書籍的初稿取來。

初稿並沒有裁定成冊,而是一張一張堆疊在一起,並不妨礙閱覽。

羅幼度先取過《三字經》,正打算閱讀,卻發現十數雙眼睛盯著自己,有些不自在,忙道:“你們無須守著,各忙各的去,大學士、蕭博士、穆使徒留下便可。”

他留下了馮義、穆寧、蕭綽,讓他們入座,方才看起手上的《三字經》。

他手中的《三字經》不是他們東方版本的《三字經》,而是西域版本的。

畢竟“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孟母三遷、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這些典故在東方津津樂道,有代入感,可換在西域誰認識孟母、黃香、孔融?

沒有代入感的文學無法產生共鳴。

故而羅幼度手中的《三字經》核心宣揚東方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的價值觀不變,但內裏的事跡卻要取於西域本土發生的典故。

就如張騫鑿空西域,耿恭固守疏勒,裴行儉仁義治西域、郭昕殉國等事跡,還有西域史上自己湧現的一些道德標杆。

西域發展至今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人物,是值得留在書本上的。

《三字經》這種兒童啟蒙讀物並不難編寫,只是沒人去整理而已。歷史上的《三字經》源於南宋,但羅幼度提了一嘴,國子監的學士半年時間就編撰出了類似的書本。手中這本西域版的也是如此,沒有什麽技術含量。

羅幼度認真地翻閱,與大虞東方版的《三字經》沒啥區別,就是人物事跡略有不同。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拿起《古文紀事》,所謂《古文紀事》就是將古代著名的歷史事件以散文的形式書寫出來,既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又能展現東方的價值觀。最關鍵的是通篇是以白話文的書寫方式行文的,能夠讓人更好的理解。

至於《摩尼圖集》是以漢傳摩尼教基礎教義為核心的書刊,主要目的還是用於輔助教育的目的。

在西域除了地方豪強,百姓就沒有讀書的想法念頭,通過摩尼教來傳播文化是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就如儒學慢慢變為儒教一樣,通過信仰來獲得民心認同感。

羅幼度並沒有草草了事,很尊重堂下的博士、學者的成績,認真的過了一遍眼,不懂的地方還特地詢問。

馮義主要負責總攬全局,並不入手真正的編撰,對於細節方面了解的並不是很清楚,應答的大多都是蕭綽與穆寧。

蕭綽應對著提問,美眸中卻有著一絲疑惑,向著深處思量,揣測羅幼度的用心。憑借政治上的敏感,她有種感覺,上首的大虞天子在下一步大棋,只是她沒有看透。

穆寧則提心吊膽,因為蕭綽的緣故,她已經刪了很多東西,再刪下去摩尼教真就變味了,想著又有些憤恨的瞄了一眼蕭綽,就是因為她的存在,才導致面向底層百姓的基礎教義不倫不類,仗著自己的兩個姐姐是寵妃,在自己面前指手畫腳,心中憋著口悶氣,又想到天子獨愛姐妹花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