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東北甜品菜的巔峰——雪綿豆沙!給墩墩做玉雕!(第2/4頁)

蛋清糊攪拌好,接下來就可以炸制了。

不過炸也有要求,首先是油,不能用任何上色的油脂,比如上色第一號的菜籽油,第一個要排除出去。

植物油中,也就玉米油好一點。

但玉米油也有輕微上色的效果,最好的選擇,依然是豬油。

熟豬油顏色雪白,低油溫下不會有任何上色作用。

袁德彪往鍋裏放了半鍋豬油,打開灶頭,開大火。

接著他將蛋清糊和裹上澱粉的紅豆沙餡料端過來,做好了炸制的準備。

這一步,是雪綿豆沙制作中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很多人嘗試最終翻車的步驟。

打蛋清的步驟雖然也難,但只要付出時間和體力,基本上就能做到,但低溫油炸的步驟,沒有一定的經驗和老師傅帶著,大概率會翻車。

這可不是體力好精力旺盛就行了,從燒油的油溫控制,到掛糊的手法,以及往鍋裏放的力道和抽筷子的手法等等,都很講究。

好的雪綿豆沙講究顏色雪白,體型飽滿,個頭圓潤。

但在炸的過程中,一個不慎就會造成這三個要求翻車,甚至同時翻車。

鍋裏油溫四成熱的時候,袁德彪將火調小,開始炸制。

他拿了雙長一點的筷子,夾起一顆紅豆沙餡心,放到蛋清糊中蘸幾下,讓潔白的蛋清糊均勻掛在紅豆沙表面。

蘸的時候還要在盆裏轉動幾下,讓紅豆沙表面的蛋清盡可能的變成一個圓球。

接著將圓球輕輕放進油鍋中。

放的時候不能用力,否則油脂表面的浮力會將蛋清擠壓變形。

把圓球放在油面上,再小心松開筷子,並緩緩抽出來,讓蛋清保持圓球的形狀。

袁德彪對林旭說道:

“很多人前面都做得很好,但就這一步的時候,抽筷子沒抽好,導致做好的圓球被筷子帶出一個尖,影響賣相。”

林旭覺得自己貿然動手做的話,大概率也會這樣。

畢竟蛋清輕飄飄的,又極為細膩,抽筷子的時候確實很容易將蛋清帶出一個尖兒。

他好奇的問道:

“這具體有什麽技巧嗎?”

“技巧肯定是有的,比如用表面光滑的筷子,越光滑越容易抽出來,另外抽的時候,順著筷子的方向往後拉,盡量減少接觸面。”

對於會的人,這一步完全不用考慮,怎麽做都非常簡單。

林旭想了想,還是用烹飪學習卡學到手吧,單靠自己練習的話,雖然也能摸索出來,但太耗費時間。

而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了。

袁德彪經驗豐富,很快就下了一鍋白色的圓球。

他抓著勺子,舀起鍋裏的熱油緩緩淋在雪綿豆沙上,讓豆沙表面的蛋清受熱均勻,邊忙活邊說道:

“我看網上一些人用勺子做,先舀一平勺蛋清糊,中間放入餡心,再放一些蛋清,跟勺子裏的蛋清組成圓球,這樣一個個往油鍋裏下,好像也可以。”

這種手法跟蛋皮餃子一樣,借助勺子來塑造外形。

做法自然是沒問題的,就是效率低,而且顯得手法很外行,一般情況下,廚師是不怎麽選擇的,也就那些沒廚藝功底的網紅有大把時間這麽搞。

沒多久,當鍋裏的蛋清糊已經凝固時,袁德彪用勺推著轉動幾下,感覺到輕飄飄的,便用漏勺盛出來。

炸好的雪綿豆沙依然保持著潔白的顏色,看起來像是孩童在大雪天滾的雪球。

袁德彪把這些潔白的圓球擺在盤子裏,將糖粉拿過來,用篩子放在雪綿豆沙上面,將糖粉撒進篩子裏。

用這種手法撒糖粉,能讓糖粉更加細膩均勻,也更容易有那種雪花的蓬松感。

糖粉撒好,林旭也將完美級的雪綿豆沙學到了手。

跟別的東北菜館一樣,林旭也不會在店裏上新這道甜品菜,原因跟那些飯店一樣,效率太低,成本和利潤不成正比。

不過可以加到包桌菜品中,反正包桌是一口價,利潤定高點,還是可以讓顧客們嘗嘗新的。

作為一個飯店老板,利潤差的菜品不能上菜單,這是死規矩。

但身為一個廚師,該推廣傳統菜也得推廣。

大家都不做,等下一代人成長起來,別說見過了,或許都不會再聽說雪綿豆沙,對於味道和口感,也只能靠想象。

“嘗嘗吧林兄弟,看味道咋樣,合不合你的胃口。”

袁德彪忙完,便繼續開始炸下一鍋。

林旭笑著拿出了手機:

“這是我第一次吃雪綿豆沙,得先拍張照片紀念一下。”

拍完照片,這才用筷子夾起一顆,送到嘴邊咬了一口。

表面的糖粉細膩甜蜜,咬一口,外面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焦殼,焦殼裏面則是細膩潤滑的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