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建議查查林老板,不像是第一次做熊掌!熬制油雞樅!(第3/4頁)

“旭寶,咱下期拍什麽呀?粉絲們的情緒都已經被調動了起來,一般的菜品可拿不出手啊。”

“放心,絕對是沒幾個人見過的。”

林旭端著茶水喝了一口,打算下期做張學良最喜歡的一道菜——玉帶鯉魚,據說這曾經是少帥逢宴必點的菜品。

不過具體做不做還不好說,因為東北高端菜可選的余地雖然不多,但也不少。

具體做什麽還要看粉絲們的反應。

要是有人猜到,甚至很篤定做玉帶鯉魚,那就換一道,免得被人詬病是抄襲粉絲的創意。

喝了一杯茶水,林旭回到廚房。

這會兒鍋裏的油溫已經降了下來,林旭試了試油溫,隨即抓著雞樅菌往鍋裏扔了一些。

剛開始炸的時候,不能全放進去,否則鍋裏的油脂會冒出來,得一點點的往裏面加,全部加完後,再開火慢慢熬制。

凡是香料油,不管蔥油、雞油、料油還是油雞樅,都需要全程小火,火越小,熬制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要是半小時搞定,那熬出來的油雞樅肯定不怎麽樣。

所有雞樅菌全都下進鍋裏,用勺子攪拌幾下,讓雞樅菌和油脂完全混合在一起。

接著打開灶頭,小火熬制。

剛開始,感覺鍋裏的油脂全被雞樅吸收了一樣,看不到菜籽油那金色的油脂,反而覺得水塌塌的。

這很正常,因為雞樅菌含有大量水分,又是剛剛浸泡清洗過。

所以剛放進溫熱的油鍋中,表面的水分會顯現出來。

這個時候不用著急,慢慢熬就行了,跟之前做炒雞熬豬油一樣,一直熬一直翻炒,啥時候鍋裏的油脂重新變得多了,並非常清澈,這說明到了火候。

油脂不清澈,就繼續耐著性子熬制。

很快,隨著鍋裏油溫的再次升高,雞樅菌特有的鮮香味便從鍋裏飄了出來。

廚房裏好幾個人都被這味道給迷住了。

過去光聽說雞樅菌有多好吃,現在聞到熬雞樅菌的香味,才發現這道美食真是名不虛傳,鮮香味濃郁得讓人想從鍋裏舀一口油嘗嘗。

林旭用勺子在鍋裏翻動著,接著將花椒幹辣椒放進去,蓋上鍋蓋,用小火繼續熬著。

這個過程很緩慢,至少得兩個小時才能好。

魏乾看了一會兒說道:

“看來不光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也吃不了油雞樅……這玩意兒能趕上中午飯嗎?”

林旭擡頭看了眼墻上掛著的電子鐘說道:

“差不多可以,通知面點部那邊,今天中午吃面。這麽好的油雞樅,得拌著面條嘗嘗味道,看到底有多好吃。”

魏乾一聽,立馬安排去了。

上午十點的時候,林旭掀開鍋蓋,發現裏面的雞樅已經縮小了很多,顏色也從原來的潔白變成了褐色。

用勺子在鍋裏攪動兩下,能明顯感覺到雞樅變得輕飄飄的。

至於鍋裏的油脂,此時也變得清澈了許多。

林旭舀了一湯勺食鹽倒進鍋裏,繼續熬制,讓食鹽的鹹味,完全滲透到油脂和雞樅菌中。

這不僅能讓味道更好,同時也能讓鮮味更濃郁……食鹽一直有著很好的提鮮作用,這是別的調料都不具備的。

正忙著,老黃再次來到了店裏。

“林兄弟,剛剛倉庫那邊做整理,找到一些乳餅,這玩意兒你覺得怎麽吃比較好啊?能不能給周末湊一道菜。”

乳餅?

林旭打開他提著的袋子,才發現裏面裝的是一塊塊的奶豆腐。

這是把牛奶或者羊奶熬煮後,點酸味物質,讓蛋白質凝結,再按照做豆腐的原理進行擠壓而成。

滇南那邊稱為乳餅,而蒙古地區則稱這種奶制品為奶豆腐。

據說過去有蒙古大軍在滇南地區駐紮,導致當地人形成了幾千公裏外的蒙古飲食習俗。

尤其是乳餅,簡直跟蒙古的奶豆腐一模一樣。

林旭看完後說道:

“乳餅的吃法是挺多的,比如最經典的,夾著火腿片一塊兒上鍋蒸,據說是滇南名菜,老哥你沒吃過?”

老黃說道:

“見過,但我嫌有奶腥味,沒吃過,我老婆倒是很喜歡吃,她說這叫什麽火夾菜……這些乳餅都給你了,你看著安排吧林兄弟。”

好嘛,早上剛給一兜子雞樅菌,這又給了一兜子奶豆腐。

老哥為了請客下的血本夠大啊。

林旭也沒拒絕,他遞給了一旁的車仔:

“先放冷庫裏吧,下午我做一道菜試試。”

老黃送完乳餅也不走了,他一屁股坐在卡座上,笑著問道:

“今兒中午吃什麽?哥哥我可是準備在你這兒蹭飯吃了。”

“油雞樅拌面。”

“這個好,中午給我懟一大碗。”

林旭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