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北疆鐵閘,長安一狗(第2/3頁)

你特麽這是轉換概念,當老夫是棒槌嗎?

張煥剛想起身辯駁,楊松成淡淡的道:“老夫今年的俸祿,一錢不取!”

國家困難啊!

看看,戶部尚書都把俸祿給捐了。

那麽,你北疆官吏有什麽資格委屈?

這才是撒手鐧。

一招就讓張煥啞口無言。

國丈,還沒老。

隨即繼續商議事兒。

禮部尚書朱偉起身稟告,“陛下,今年該封賞的臣子名冊已經準備好了。”

皇帝淡淡的道:“回頭朕審閱。”

“是。”

皇帝逢年過節都會賞賜權貴重臣,以及宗室。

而且手筆很大。

什麽北疆的錢糧,若是那些賞賜省下來……

張煥每年都能拿到這幾筆賞賜,以往還有些愉悅,可此刻卻木然。

不到廟堂之高,你就無法綜合審視這個天下。

你的格局和眼光就會受限。

關鍵是,皇帝不只是逢年過節賞賜人,平日裏也是大手大腳的。

就說貴妃的兩個姐姐,就是靠著皇帝的賞賜,在長安成為頂級權貴。

其中大姐梁月更是豪奢,時常和人鬥富,一擲千金毫不動容。

此事告一段落,就在眾人以為今日議事結束時,鄭琦起身。

“陛下,吏部出缺一個侍郎。”

羅才微微蹙眉。

吏部出缺一個侍郎,此事正在商議中。

而且,這事兒和刑部沒關系,鄭琦怎地突然開口?

“哦!”皇帝仿佛不知曉此事,“吏部乃要地,不可輕忽,諸卿,可有人選?”

皇帝姿態很高。

但羅才卻繃緊了神經。

這等事兒皇帝要麽直接拋出自己的人選,要麽就默然不表態,等待臣子們說完了,他再來總結。

這是想推舉誰來接任吏部侍郎之職?

吏部權重,掌握著天下官吏的官帽子,一個評語能惠人,一個評語能毀人。

羅才仔細想了想,把皇帝可能的幾個人選盤算了一番,覺得還能控制局面。

於是,他就笑了笑。

鄭琦看了他一眼,“陛下,陳州刺史楊玄南征立下大功,年少有為,行事沉穩。陛下曾說可惜此子資歷太淺,否則便該重用。

如此,臣以為當讓他四處任職,豐富履歷才是。臣建言由楊玄來接任吏部侍郎。”

張煥愕然。

羅才霍然起身,“此言差矣!”

“哦!”鄭琦微笑,“羅尚書難道覺著楊玄不能勝任嗎?”

“非也!”羅才說道:“楊玄勝任與否不說,北疆直面北遼,陳州直面三大部,更有潭州在後。

這些年陳州一直穩固,靠的便是主官得力。前任劉擎穩重,故而守成有余。

楊玄去了陳州後,多了進取心,於是滅瓦謝,更是能壓制三大部。此人文武全才……”

鄭琦插嘴,“既然文武全才,更該進六部歷練。履歷豐滿後,就能大用。”

羅才說道:“這話不對。”

“哦!為何不對?”

“一人有才,不但要看他擅長什麽,還得看當今局勢。所謂知人善用,要量才而用,更要因地制宜!”

羅才目光炯炯,一股楊玄若是在,定然會驚呼一聲‘專家’的氣息彌漫開來。

“當今大唐之患在於北遼,在此之前,一切都當退避。”

這話沒人能反駁。

但羅才顯得有些悵然,楊松成見了,知曉他想的是什麽。

大唐最大的問題不是外敵,而是自己。

權貴們盤剝不休,貪婪,瘋狂兼並土地。

皇帝不思朝政,靠著制衡來維系自己的權威。

若是國內的問題能解決,北遼,那是事嗎?

楊松成嘴角微微翹起,心想羅才以直言不諱聞名,但在這個問題上依舊不敢冒犯皇帝。

指責國內的問題,就是指責皇帝昏聵!

這個話,羅才不敢說!

羅才深吸一口氣,“楊玄在北疆多年,治理地方得力。就說太平縣,原先乃是流放地,破敗不堪,可在他接任縣令一職後,太平就變了。如今,人稱塞外小江南。

到了陳州後,陳州這兩年的變化老夫也看在眼裏,鄭尚書可知曉嗎?”

鄭琦還真不知道,微微搖頭。

羅才說道:“喜人!”

楊玄治下的陳州,局面喜人!

“這樣的能員,老夫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周遵微微一笑,心想女婿竟然能令苛刻的羅才贊不絕口,可見能力出眾。

鄭琦說道:“既然是能員,更該重用才是。”

“老夫說過,大唐的大敵乃是北遼,能員該用於何處?自然該用於最迫切之地。

楊玄在北疆,內,治理有方,外,能抵禦強敵,這樣的能員,放在北疆便是一道鐵閘,是一頭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