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風雨欲來

◎“如果謀劃得好,我們是不是能做一回黃雀?”◎

“公主不必自謙。”衛太子語氣溫和,“羌國如今內亂不休,百姓身受苦楚,我等雖為鄰國,卻著實憂心。”

“想以軍入羌,也是因羌國紛亂,流民擾邊。”他像是知道祝淩心下擔憂似的,細細解釋,“以武鎮亂,快刀斬亂麻,方能還羌國一個太平。”

“而後開商路,貿易往來,便能縮短民生恢復,一舉兩得的好事,公主不妨再考慮一番?”

話說得當真漂亮。

祝淩也相信,蕭國與衛國的軍隊進入羌國後,第一件事便是平亂,肅清反賊,扶持羌國正統。

為了打好名聲,他們會不遺余力地幫助受災百姓,這必然會讓羌國財政壓力輕松不少。

但……天下哪有白得的好處。

兩軍入羌,邊境大開,入駐國都,命脈掌於他人之手,表面看上去一如往昔,可一旦生了變故,要取得羌國的控制權,不費吹灰之力。

只要她點頭,他們便能借開商路之名,以羌國國都為界,將羌國一分為二,各自接管一半。羌國暗地裏成為了兩國領土,他們怎麽可能不在平亂之事上盡心盡力?

“茲事體大,請太子莫要為難於我。”

這商路,開不得。

至少現在的羌國,絕對不能開,一開便是亡國之始。

見祝淩態度堅決,衛太子也不再相勸,開商路本就是大事,也沒人指望能三言兩語便塵埃落定。

在場的哪個不是人精,見著此事不好再談,話題便自然而然地轉了個方向。

系統猶猶豫豫地出聲了:

【蕭國和衛國早已對羌國虎視眈眈,只要羌國一直內亂不休,就算你不同意他們派兵入羌,也拖不了多長時間。】

“他們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就得另想辦法,而我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祝淩一邊回答系統的疑問,一邊慢慢梳理細節,“開商路只是衛太子的借口,他根本就沒想過要促成這件事。”

【不應該吧?】

“鹽為民必須之物,不可或缺,糖之暴利不知凡幾,兵器為軍之利刃,良種更是萬民賴以生存的根基。”祝淩道,“若將這些東西都交易出去,會發生什麽?”

系統想了想,悚然一驚:

【不出十年,必能造出一個所向披靡的國家來!】

“天下國家眾多,看似平和,但若有機會一統天下,哪個君主能不動心?”祝淩在意識裏笑道,“兩國貿易,雙方都穩步提升,只需三年,便能成為天下最強的兩個國家,若真有這個苗頭,你以為其它的國家不會阻止嗎?”

“一國國力強盛,是天下一統的趨勢,兩國國力強盛,是天下大亂的命數,唯有三足鼎立,相互制衡,才亂世的取生之道。”

“要這世道亂起來也很簡單,蕭國、衛國、楚國———”祝淩絲毫沒意識到自己說的東西有多可怕,“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出了足以傷筋動骨的變故,就能打破脆弱的平衡。”

“到那時候,才是群雄逐鹿,能人輩出,白骨露於野的亂世啊。”

系統更不理解了:

【既然開商路根本就不可行,為什麽為衛太子還要千裏迢迢地來蕭國一趟?】

“你看,開商路這麽大個餌放下去,連與這件事利益毫不相關的你都忍不住去關注。蕭國與這利益相幹的文武重臣,又有多少人還分得出精力去關注其他呢?”

蕭國不乏有遠見的人,這件事具體能不能成,在朝堂中沉浮多年的文臣武將心裏未必沒有定數,但……

壞就壞在,這件事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明知可能有不妥或是陷阱,卻仍忍不住想要試探一二。

這不是暗計,是明謀。

而換到衛國,這件大事確實值得一國太子親自前來,更值得身為他競爭對手大皇子分毫不敢放松。衛太子此行,明面上是挑不出任何差錯的。

系統揪揪自己的代碼:

【郊外要你與衛國暗探完成交易的是衛太子,能復述出當日對話的是大皇子,能拿出小公主哥哥貼身玉佩的是蕭帝。所以———】

【蕭帝、衛太子、大皇子,你究竟站哪邊?】

“這個問題……”祝淩正思量到關鍵線索,她百忙之中抽空敷衍系統:“我也想知道。”

系統:【……】

【大皇子說今天要看到你的誠意。】

“我誠意不是已經擺的很明顯了嗎?”祝淩納悶,“我那麽幹脆利落地拒絕把集市設在羌國,不剛好順了他的意?”

她拒絕衛太子的提議,一則是為了讓他們暫時找不出明面上出兵羌國的理由,二則是為了幫衛修竹實行拖字訣,能讓衛國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親身涉險的,絕不可能是這樣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事。

撥除所有明面上的東西,就只剩下一個最不可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