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無路可走

聽石仲魁答應後,賈寶玉滿心歡喜和坎坷的同時,賈政也不由嘴角一笑,看來孟母三遷卻有道理。

只有結交良師益友,才能讓寶玉這種孽障自發的想去改變。

即便將來科舉之路不順,多認識幾個前途似錦的俊傑也是好事。

可沒幾秒,賈政又嘆息一聲,石仲魁閉門讀書,這婚事又得拖下去。

不過,這次賈政是打定了主意,回家就和母親商量一番。

即便不把迎春嫁過去,換成薛寶釵也行。

至於林黛玉和親女兒探春,還是年齡實在太小了。

即便等到兩人13歲就定親,那時候石仲魁說不定早就一舉奪魁,成了別家的女婿了。

於洪高帶著石仲魁和於同甫回到正廳,仔仔細細的交代一番,幹脆就讓兒子也在農莊讀書。

兩人是師兄弟,增進兄弟之情又互相監督和進步,未來一同做官也能互相照應。

送走了於洪高,不過臨走前,於洪高沒忘了讓人把石光珠背上馬車,送回京城的繕國公府。

“伯謙,為兄就不該來。”

石仲魁白了於同甫一眼,不用猜都知道這家夥舍不得嬌妻和兒女,“師兄,要不我們再喝點,醉了之後就沒那麽多想法了。”

“別”,於同甫忙擺擺手,“為兄不勝酒力,先去躺一會。”

剛走幾步,又回頭說道,“對了,晚膳也不用叫我,讓人送點清粥小菜對付一頓就行。”

石仲魁哈哈一笑,沒急著回院子裏,而是在於順和幾個小廝的跟隨下,慢步走到農莊的溝渠堤岸上的柳樹下,看著不斷流動的渠水沉思起來。

而於順和幾個小廝,看著雙手背在身後,身姿挺拔的石仲魁時,心裏那叫一個火熱。

可以肯定的是,自家主人的這位弟子,今日之後定然名聲更大。

甚至順兒還想著,一旦稻田養魚真的能增加糧食產量,又能收獲上千斤的魚。

說不定皇帝老兒一高興,就封少爺個世襲爵位都有可能。

別管是子爵還是男爵,只要是五等爵位,那就是超品。

名義上的品級那是比一品都要高,而且大周律法規定,世襲爵位無軍功才降等。

即便降等之後,後代也能再繼承一等神威將軍和三品爵威烈將軍,等於三代百年的榮華和富貴。

僅為子順後代考慮的話,肯定比詩書傳家的望族強。

可惜這只是順兒的看法,讓石仲魁選的話,大概率會當文官。

……

賈政等人離開之後,當夜石仲魁的消息就傳遍了京城勛貴和官僚群體。

而且,高永民為了搶下舉薦之恩,回家就寫了份奏折送了上去。

不僅詳細的把稻田養魚之法的好處和風險寫下來,更是把今日所見所聞,全部寫了出來。

隨後又修書給自己的頂頭上司,工部的左侍郎去信,強烈要求這位侍郎大人做好搶人的準備。

當然,信上面肯定不會寫的這麽直白,但大致的意思差不多。

而石仲魁做的那首《畫雞》也傳遍了京城內外,夏守忠在得到手下的回報後,驚訝的差點茶碗都沒端穩。

然後一拍大腿,拿著手下交上來的折子就進了景隆帝的禦書房。

景隆帝看完折子臉色大喜,不說北方糧食的增產,即便僅僅是能讓朝廷每年從南方多收幾十萬但的糧食,就足以暫時緩解九邊缺糧、缺餉的問題。

更能把京師年末的糧價給壓下一部分。

要是京畿之地每年也能增加十幾萬擔的糧食,足以養活一兩萬人的新兵了。

想到這,皇帝心裏不免火熱起來。

至於那首詩,景隆帝仔細思索良久,沒覺得這詩有一絲一毫的反意,頂多只能算是書生意氣。

再聯想石仲魁過往不僅貧苦,祖傳的寶貝還被眾多不懷好意著盯著,算是壓抑太久了,一朝得見希望,難免就孟浪和吹牛了。

不過,這詩也確實不錯。

“朕記得繕國公府的石愛卿和榮國府的賈卿,都有意招石伯謙為婿?”

夏守忠忙回答道,“陛下,確有此事。”

“哼”,景隆帝冷哼一聲,“朕的英才如何能娶旁支之女。”

夏守忠立馬知道繕國公府是別想打石仲魁的主意了,不過,這事即便是夏守忠,也覺得皇帝的話沒任何毛病。

皇帝都親口說石仲魁是英才,人家前途遠大,憑什麽娶連庶女都比不上的旁支之女。

要怪就怪石懷勇只有石光珠一個兒子,還有石光珠那混小子三十多了,家中妻妾十幾個,卻也只生了一個才7歲的兒子。

至於於洪高,除非石仲魁自己要求,否則他這個老師不可能讓親傳弟子娶於家的旁支。

於洪高的妻子於石氏更不可能這麽做,那不是親上加親,而是離間師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