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及時止損

事情傳到皇宮裏時,景隆帝正在用晚膳,聽完夏守忠的匯報,皇帝不由放下筷子沉思起來。

斷案高手在古代可以說絕對是統治者和上官急需的幾種人才之一,民間冤案少,民憤就少,而民憤少生活才能更穩定。

石仲魁之前就表現出會農田水利之事,現在有表露出斷案的本事,那至少也是能治理一州的人才,景隆帝不由更加期待8月的院試和鄉試。

甚至皇帝還想過,萬一石仲魁科舉不順,幹脆賜他一個同進士出身,先下放到地方當個縣令看看。

真是人才,就調回京城在工部屯田司或者刑部任職。

石仲魁要是知道皇帝這心思,心裏肯定會暗罵,但萬一真的多年科舉不順,最後大概也會妥協。

然後皇帝想了想後對夏守忠說道,“既然有潑皮搗亂,你派些人手暗中看護,免得再出事。”

夏守忠忙答應,當天夜裏一對繡衣衛的人就出現在大興縣,甚至繕國公府和隔壁的楊家都來了幾個新人。

而這些人一來,大興土地就匯報給了石仲魁。

這下石仲魁總算是安心了下來,不過今後做什麽就得更加小心了。

土地廟的工程因為給的錢足夠,又確實不算大,只用了半個月就搞定了。

借著完工吃酒席的機會,140個屯田兵、100個莊戶和農莊裏大部分來祭拜的人,全都被土地利用神通檢查了一遍。

大概是繡衣衛的出現,讓前太子的余孽不敢再動手,日子再次安穩了下來。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月,讀書、練字、打拳和修煉、照看稻田,閑時借著晚餐之後在溝渠上散步時,和柳魚兒聊她知道的山精野怪。

然後去土地廟走走,順道了解一番最近的事情,日子確實過的很舒服。

西紅花的生意也已經做了兩次,每次15斤幹花換來2250兩銀子,加上第一次的10斤的1500兩銀子,此時薛寶釵手裏已經有了6千白花花的銀子了。

不僅薛姨媽放心,薛蟠對找宅子的事更上心了。

而且自從某次發現石仲魁在院子裏耍太極,知道他會武藝後,更隔三差五就跑馬來農莊。

可惜薛蟠是真正那種,學文不成,學武也沒天賦的人。

跟著學了一個月,頂多只會耍耍而已,和石仲魁比起來,打他如打頑童一樣簡單。

這天薛蟠也不知道從哪裏得來張好弓,居然跑到他面前炫耀,可惜一石弓對薛蟠來說剛好,對石仲魁來說就差太多了。

一試就被他直接拉了個滿月不說,弓身還發出嘎吱、嘎吱的響動。

等石仲魁收回手,弓身上已經出現肉眼可見的細微斷痕,氣的薛蟠直接破口大罵,拿著弓就想跑去找賣弓的人的麻煩。

石仲魁眼疾手快,一把按在薛蟠肩膀上。

身體還算健碩的薛蟠,頓時覺得自己肩膀仿佛被定住一樣,詫異的回頭看著石仲魁。

“蟠哥兒別急,弓是好弓,只是為兄莽撞,一時沒注意好力道,這才傷了這張弓。”

說完,石仲魁知道薛蟠不是個善茬,問了一句,聽說這弓是從一個來京候缺的世襲指揮的手裏,花了500兩買來的後,不由心思一動。

笑著道,“蟠哥兒也莫要生氣,你只需笑呵呵的去找賣家,把弓放在對方面前,我想會有驚喜的。”

薛蟠一愣,見石仲魁並沒阻止自己找賣家麻煩,頓時好奇問道,“這是什麽道理?”

“你去就是了”,石仲魁呵呵一笑,“記得別動怒,更別罵人,只需要客客氣氣的送回去就行。”

這下薛蟠就更加好奇了,帶著弓就跑回京城。

既然是來京候缺,就是說那位指揮使沒什麽門路,而且為了500兩就賣一張好弓,這人手裏必然還有更好的弓。

畢竟好武器和好馬,那都是武將的命根子。

更別說看到剛賣的一石弓,居然被人拉的弓身崩裂,肯定會激起好奇和考較一番的心思。

果然,看著薛蟠笑呵呵放在自己面前的弓,指揮使拿起一看,心裏一驚。

上上下下仔細看了薛蟠好一會,怎麽看都不覺得面前這個公子哥,是個能把一石弓拉斷的人。

嘆息一聲道,“沒想到薛大爺身邊還有能人,稍等片刻,某這就給你換一張弓。”

石仲魁等了一上午,就看到薛蟠興沖沖的跑進來,手裏更是拿著張明顯不同的弓。

“大哥快看,這是那指揮使賠我的2石強弓,不過那人有個條件,必須能拉到滿月,弓才真賠給我。”

古代一石因為各個朝代重量計量不同而不同,但按照宋代和明朝的計量來算,一石分別是82.5磅和53磅。

而53磅的弓,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已經很重了,80多磅的話,就很少有人拉的動,更別說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