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合著都是一夥的

見稻田養魚確實成功了,有人圍著石仲魁要稻田養魚的手稿,有人則跪在地上,大喊著這是上蒼的恩賜,大周百姓的福祉,天下今後再也沒饑荒之類的話。

石仲魁也激動的不行,但心裏卻知道,天災人禍哪裏是那麽容易解決的。

而且這次的收貨只是個例,今後肯定會有很多地主失望,農田反而減產。

還有靠水生活的人,也必然會過的更加艱難。

好在推廣出去肯定需要時間,甚至三五年內,整個京畿能有三成稻田改造過來都算快了。

總體來說,功勞肯定大於弊處。

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於洪高等人忙著把稻田養魚大豐收的消息匯報上去。

其他勛貴、鄉紳們則全簇擁著石仲魁,來到繕國公府農莊別院裏。

“伯謙,快把你親手寫的資料拿出來。”

大家一聽這話,全都議論和期待起來。

告罪一聲進了書房,十份之前利用空間,意念提著筆寫好的資料,成了幾百人傳抄的原本。

眾人見他如此好說話,心裏感激之後就有鄉紳建議說,要給他立碑著傳。

甚至有人還提議說,縣裏各家大戶一起捐一筆錢,給大興石家修小三元牌坊和重修墓地。

石仲魁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等賈璉在他耳邊低聲解釋一番後,這才明白這群人打算趁著重修的機會,把石家祖墳周圍的地買下了。

今後要是自己接下來的科舉和仕途都順利,說不定就真有人會起了把自家祖墳遷過去的念頭。

而且不用猜,肯定會有風水先生大吹特吹,石家祖墳的風水有多好。

涉及到祖墳,石仲魁再不信,也得站出來有所表示,再說既然天庭在,地府也跑不掉。

占了石呆子的身體,要是保不住、看護不好石家的祖地,別說外人的看法了,就是石仲魁自己都過意不去。

而且古代用來祭祀祖墳的田地和房產,除非是謀反,否則朝廷即便抄家也不會抄這方面的財產。

當官的更不會把主意打到這上面。

只要這些田地還在,今後自己的子嗣就有了耕讀興家的資本。

所以石仲魁這次絲毫沒讓步,直接說自己今後必然要把祖墳周圍的田地,盡可能的置換或者買走,以備祭祀供給之費,同時還在哪裏設家塾,供後代子弟讀書。

這種事大家基本上都在做,沒人覺得石仲魁跋扈,反而覺得理該如此。

……

禮部貢院內,鄉試早以結束,但主考、副考等官員、兵丁反而更加忙碌和謹慎。

科舉舞弊除了考題泄露之外,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審卷期間。

而且主考雖然有權確定那一份卷子為第一,但卷子想傳到他面前,還得經歷4到6個副主考的審卷。

副主考覺得行,會在卷子上打個圓圈,傳給下一個副主考。

只有全部副考都打了紅圈的卷子,才會第一時間交到主考面前。

之後就是查漏補缺,免得一些主考覺得好的卷子,被副考們給遺漏。

當然,這要是主考不願得罪人,頂多就是例行公事一樣,隨意挑十幾份出來查驗一番。

要是主考覺得自己得為每一個士子負責,那工作量就大了。

而且卷子事先糊名後,全部都被官吏眷抄了一遍,沒人能從筆跡上看出卷子是誰寫的。

但能考中進士的人,那個不是一時人傑,先不說情商,智商上肯定一時無兩。

拿石仲魁來舉例,但凡研究過他在縣試、府試、院試因為都是第一,而必然要張貼公布出來的卷子。

基本上就能從他行文的習慣、風格上看出點什麽。

加上那首草長鶯飛二月天的詩,可以說直接把所有考生都比了下去,讓人第一眼就知道手裏的卷子就是他的。

第一個考官想都不想就在眷抄的卷子上打了個紅圈,然後笑哈哈起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之後,這才把這首詩給念了出來。

大家都不蠢,立馬明白大概率就是石仲魁寫的。

“比起那首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本官還是更喜歡這首。”

這話雖然沒明說,這首新詩就是石仲魁寫的,但誰都知道對方的意思。

果然,卷子到他手裏,又是看都不看策論就打了個紅圈。

這下反倒是正五品主考官,翰林學士袁東剛為難和意外起來。

本以為必然有人會刁難石仲魁,卻沒想到兩人副考居然如此輕易的就讓他過了。

兩個副考和其他四個還沒發表意見的副考心裏一笑,大家又和石仲魁沒仇、沒過節,就算要找麻煩,那也只能從卷子本身來做文章。

既然又是一首傳揚度必然會很高的詩詞出現,只要石仲魁的策論不出原則性的問題,那麽他中舉的事,就是板上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