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解元

翰林學士袁東剛一聽鞭炮聲,心裏頓時大怒,“大膽,何人如此放肆,敢在鄉試批卷期間在貢院外喧鬧不止?”

可惜大家只能你看你、他看看他,就沒了下文。

貢院被封,沒人能進出,更別說傳遞消息了。

好在沒多久負責守衛的繡衣衛千戶,在批改房外高聲喊道,“稟各位大人,卑職透過院墻聽到街上傳來的一些議論,還請大人們安心,一切正常?”

有人一聽忽然想到什麽的笑了起來。

其他人一看,稍微想想也猜到大概是大興那邊傳來稻田養魚成功的消息。

甚至可能是大豐收,否則京師這邊沒人敢在非年非節的日子,相繼燃放爆竹鬧出這麽大的動靜。

既然稻田養魚成功,石仲魁的詩詞、四書五經題和公文題又是最好,即便那邊關於貨幣的策論已經讓大家爭論了一上午,大家還是很快決定取他為鄉試第一。

相信士林中雖會有一些風議,可看在石仲魁利國利民的份上,這種聲音應該不會多。

畢竟這等於為大家指出了一條增產增收的明路。

而且自家田裏養出來的魚,曬成魚幹足以維持一年的肉食消耗。

一想到家中父母、子弟餐餐有魚幹吃,大家的臉上就露出滿意的笑容。

說句不好聽的話,以古代的道路和運輸條件,不少內陸你有錢都不是天天能買到魚。

更別說冬天和初春還打不到魚。

同時大家也不得不佩服石仲魁,居然在策論最後,列出十幾條理由,來證明利用大周的錢幣,控制和影響周邊國家的財富,居然是在幫他們。

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但大家心裏隱隱又覺得,這種殺人不見血,甚至殺人無形的辦法,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真切合儒家的仁義理念。

10月初9,幾千人擠在貢院外,等著發放黃榜。

而貢院周圍的酒樓,今天的菜價直接漲了三倍,還是擋不住大量勛貴、官員、鄉紳們看熱鬧的心情。

好在這次沒人再想著榜下抓石仲魁回家為婿的心思。

8月初院試後,有人想搶石仲魁上門的事情發生後,薛蟠回家就想著幹脆大張旗鼓的,把自己親妹妹已經和石仲魁定下婚約的事,鬧得全京城都知道。

可這事最後還是被薛寶釵給攔住了。

一句不能影響石仲魁鄉試的話,讓薛蟠頓時消停了下來。

但鄉試和稻田養魚成功了之後,他就再也按捺不住的折騰了起來。

好在這次薛蟠用了點腦子,花錢找了十幾個在京城有名的媒婆,可勁的在各家各戶女眷中散播石仲魁已經和薛寶釵定情,甚至‘過書’都下了的消息。

這讓無數太太、小姐們嘆息的同時,嘴裏不免說出些,石仲魁貪戀薛家富貴的閑話來。

至於如何說薛寶釵,肯定比這更難聽了。

薛姨媽聽了後氣得飯都吃不下,薛寶釵倒是猜到原因,可她不好說出來,而且說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

反倒是薛蟠一句這是人家嫉妒我家,安撫住了親媽和妹妹。

“出來了,出來了。”

一聲呼喊把貢院外的氣氛推到了高潮,幾個紅衣官袍正副主考在繡衣衛的陪護下,吩咐小吏把黃榜高高貼在告示欄上。

按照規矩,科舉榜都是先貼第三榜也就是排名靠後的一百人,再貼前90人,最後才是前十名。

看到黃榜之後,有人驚呼雀躍,有人激動的嚎嚎大哭。

十年寒窗苦讀,只有考中了舉人,才算真正看到了回報。

不僅有機會做官,更能免千畝地的田稅。

親戚、同族和快撐不下去的自由民,會把自己的田地投獻到舉人名下。

朝廷和官府一起收4成、5成稅,但舉人只收3成、甚至兩成,節省下來的糧食往往就能讓農戶活下去,或者活的好一點。

所以才說窮秀才,銀舉人,難怪無數秀才即便頭發花白了,也心心念念都想中舉。

實在是因為這就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

那些沒看到自己名字的秀才們,只能期待著第二榜,但第二榜都看不到的話,很多秀才們已經雙眼無神、哭了起來。

而第三榜出來後,人群頓時驚呼一聲,“中了,大興石伯謙連中四元,連中四元。”

“快去請解元公了。”

有人撒腿就跑,即便不能做第一個報喜的人,也可以站的近一些,多搶幾顆銀瓜子。

甚至有人想著,說不定薛大傻子一高興,會用金子做金瓜子當喜錢。

這要是能搶到三五個,就夠一家人一兩個月的開銷了。

運氣再好一點,那一年的口糧就到手了。

貢院周圍酒樓裏的勛貴、鄉紳們,大大嘆息一聲,然後滿心都是對繕國公府和薛家、於家的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