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請君入甕

於同甫再次一愣,就聽石仲魁笑著道,“不該管的不管,不是自己的事不理會,對同僚友善又疏遠和留三分。

對上官不奉承、不諂媚,安穩待在翰林院看史書,努力鉆研朝章國故。

熬上十年,怎麽也比那些外放的同科進士要強。

二三十年後,一個三品還是沒問題的,畢竟你再怎麽說也是探花郎。運氣好點混個尚書退休,足以在族譜上被後代們當成最有出息的祖宗。”

當年張居正在翰林院時,有五六年時間也是看史書,努力鉆研朝章國故。

也確實讓張居正更懂如何做官。

可即便是這樣,老張也不是沒犯過錯。

於同甫不有笑罵一句“去你的。”

於同甫哪裏聽不出石仲魁這是在調侃自己,但送走石仲魁,回到書房靜下心仔細想想。

這建議還真適合自己,而且一個‘熬’字,確是道盡了翰林們的前半生。

年輕翰林們在翰林院熬,那些心有溝壑的人,不也在地方和朝堂上熬?

當年王安石養望多年,說來說去還不是熬出來的?

“哎”,嘆息一聲,於同甫整理一番思路,這才提筆寫信給於洪高。

老於收到信後,也是感嘆良久。

有些道理對現代人來說稀松平常,但古人靠自己讀書不說,能不能悟出書本上的道理,那真看天賦。

更看今後的人生經歷。

即便有老師言傳身教,能學到多少,其實還是看自己。

搞定於洪高和於同甫父子倆,石仲魁隔天就帶著人去了工部。

除了解決疏通河道的一些事情外,更重要的還是去見賈政。

真說起來,疏通河道對石仲魁來說,其實並不難,甚至很容易。

根本不像他之前嚇唬於同甫時,說的那麽艱難。

哪裏有大量淤泥,柳魚兒和常白玉早就查了個一清二楚。

自己又不缺錢糧和人手,更身具欽差權利,這要是還辦不成事,幹脆真躲在翰林院修史書去得了。

而且疏通河道時,損害的那些士紳的利益,完全可以用開荒來彌補。

來見賈政,一則不好直接去榮國府找賈寶玉。

二則之前得了朱果後,自己就擔心種下這種靈果,很可能會打破空間農場裏的靈氣平衡。

即便可以用收集而來的香火之力,甚至功德去填補,但既然有賈寶玉的那塊通靈寶玉在,幹嘛還要浪費香火和功德?

三則這次自己的目標,直接放在通靈寶玉上。

那塊玉看起來只是塊質地上好的玉石,也就是說,自己就有了造假的機會。

但想沒後患的換掉通靈寶玉,至少也得先把已經有了靈智的通靈寶玉忽悠住。

所以,這些天石仲魁讓錦毛鼠逛邊了京畿的玉石店和當鋪。

總算找到幾塊看起來和通靈寶玉的質地非常相似的玉石。

就等通靈寶玉上手後,在空間農場裏,以意念雕刻出一塊相識度極高的寶玉。

而且,想不被人懷疑,至少也得帶著賈寶玉出門一趟。

到時候那塊玉丟了,再尋回來的話,基本上就沒人會懷疑了。

……

把來工部要辦的事辦完,要見的人也見完後。

石仲魁這才來到賈政那邊。

此時已經是午時用膳期間,一般的官員吃個飯,也就自己帶,或者吃衙門裏提供的。

但賈政可吃不慣尋常之物。

賈家的小廝也只能在這時候,才有資格提著食盒進衙門。

而且服侍完賈政,立馬就得去前衙專門為各官員的家仆、小廝提供的偏房待著。

石仲魁心思一動,幹脆等到午時一刻。

中午時分的人吃飽飯後,一般都會有瞌睡的念頭。

見幾個小廝提著食盒出了賈政的官署,“嗯,政老爺可在午休?”

賈政身邊的小廝一看石仲魁穿著官服,忙躬身行禮,“見過大人。”

又聽到石仲魁如此稱呼,心裏詫異的同時,這才敢擡頭打量起來。

一見是石仲魁,幾人頓時激動的跪倒在地,“小的見過姑爺,老爺剛用完膳,正在休息。”

“外面誰人在說話?”

賈政的小廝聽到後,忙站在房門外稟報道,“老爺,是二姑爺來看您。”

一聽是石仲魁,賈政忙站起來,“快快請伯謙入內。”

石仲魁笑著推開房門,對著站起來迎自己的賈政拱手行禮道,“小侄見過政老爺。”

聽石仲魁好不見外的不以官職大小見禮,賈政頓時高興的點點頭,嘴上缺責怪道,“伯謙幾次來工部衙門,這還是第一次來尋我。”

石仲魁聽出這話是玩笑話,“大姐姐沒封妃前小侄避嫌,是擔心欽差之事完不成,會連累二叔。

但現在大姐姐既然已經封妃,此時再避而不見,反而顯得過於刻意,還不如大大方方的來見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