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這肯定有劇本

皇後仔細檢查一番守衛布置,最後還是不放心,帶著三個兒子出宮去玄清觀,想請石仲魁從道觀內搬去宮內親自守著。

石仲魁撇撇嘴,自己雖然想借助大唐的名義,好插手西遊之事,但這不代表自己需要想侍奉老師一樣,事必躬親的親自守著李世民。

再說,手下那麽多人,幹嘛要自己親自盯著?

“皇後放心,貧道前番便算到今日,早早借了一件寶貝給陛下護身。只需護住陛下肉身,任何邪祟、妖魔,若是敢作亂,自然會有神將料理。”

皇後和太子等人,這才放心下來。

卻說唐皇神魂離體後,魂魄渾渾噩噩,不知道不覺飄到五鳳樓前。

就見王不離、劉不棄兩人率領的百十兵將,一身禦林軍裝束,請自己上馬去采獵。

唐皇神魂還處於懵懂狀態,沒多想便欣然應允。

軍馬行了片刻,忽見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陛下,往這裏來,往這裏來!”

唐皇看過去,就見一個中年人‘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

端是儀表堂堂,讓人一見便生好感。

騎馬走進問道,“你這人何事在此攔駕?”

那人忙跪拜道,“陛下,赦臣莽撞之罪!”

唐皇點點頭,那人這才解釋道,“幾日前,微臣在森羅殿上,聽聞有鄉民狀告魏人曹施政不善,餓死百姓無算。

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催請魏人曹入地府,要三曹對案,當堂對質。

昨日案子大致理清後,便有人說魏人曹有錯,那陛下也有錯。

這才想請陛下去地府旁聽,順便做個見證。

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

唐皇一愣,隨後胳膊上的陰陽乾坤扇忽然露出一道青光,徑直離體,入了唐皇手裏。

扇子在手,前因後果立馬便回想起來。

想到石仲魁說有書信要交給地府的崔判官,心思一動問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

崔玉心裏一喜,收到石仲魁的傳信後,他便按捺著心裏的狂喜,立馬出了地府來,等在此地等著唐皇。

拱手道,“微臣在陽間時,曾侍奉在先皇駕前,亦曾為陛下臣子。多年以來先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玉。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唐皇大喜,忙從袖子裏拿出一份書信,下馬走上前,扶起崔判官道,“先生遠勞,朕新拜的賢婿有書一封,正要送與先生,不想正好在此相遇。”

崔判官接過書信一看,無非是說,請自己幫忙,送人皇魂魄回陽。

崔判官看完,仔細收起書信,拱手道,“陛下不知,這公主結親的駙馬,乃是玉帝親封的九天伏魔大都督,又拜宣旨的靈官。

享開府建衙,統領千二百神將之權。

又出身闡教三代親傳,更被太清、玉清聖人封為道門護教真君。

別說是下官了,便是十殿閻羅,地藏王菩薩,漫天神佛見了他,都得給三分面子。

況且大都督五百年前,便娶了玉帝、王母的親外甥女。

他雖緊守天條,不願惹人說閑話,可王母卻幾次為了這外甥女婿遮掩。這天下地下,哪個敢真找大都督的麻煩?

我等地府官佐,更不敢惹大都督不喜。今日既有大都督書信在,陛下寬心,微臣保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唐皇大喜,暗道朕還真是生了個好女兒,而且想想玉帝都把外甥女嫁給他,難怪女婿敢說幫自己增一二十年的壽命。

兩人便騎馬便敘舊,不知不覺已經入了地府。

沒一會,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帶著眾多陰司兵將執幢幡,擡寶蓋,遠遠便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

唐皇頓時一驚,忙看向崔玉,卻聽崔判官笑著道,“陛下安心,護衛著您的這兩位將軍,便是大都督府的神將,有這百十個天兵天將在,地府內無人能為難您。”

唐皇這才反應過來,一路護衛著自己的兵將們,並不是禦林軍。

忙對王不離、劉不棄拱手相謝道,“多謝兩位神將護佑於朕。”

王不離、劉不棄立刻下馬,自己倆可不是自家大都督。

人皇又是天子,就是酆都大帝和五嶽大帝見了,都得以臣子禮相待。

就是老君見了,也得行禮。

忙抱拳回禮道,“我等能護衛陛下,乃是三生有幸,更是有功之舉。萬請陛下務要多禮,免得我等回去後,被糾察靈官告到玉帝面前。

況且公主即將做我等主母,我等護衛陛下,正所應當。”

唐皇聽了這話,心裏更加歡喜,收起心裏的不安,很快就恢復到當皇帝的樣子。

再說,名義上大唐開國皇帝是李淵,但李世民既有開疆拓土之功,也有守成、真正定鼎大唐之功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