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截教核心功法到手

石仲魁從道祖和通天教主手裏都拿到好處後,哪裏還願意多待,看了看道祖一眼,老頭微笑著說道,“好了,老道知你還要去玉虛宮,向你師祖報喜,就不留你了。”

說完,又看了眼通天教主,“徒兒,你可有事還需吩咐伯謙?”

通天教主想了想,終歸是放心不下自己的道統,對石仲魁說了句,“望你莫要輕慢了貧道一生所學,也需牢記‘法不可輕傳’的規矩。”

石仲魁知道通天教主這是擔心自己隨隨便便找個人,傳下上清一門的法統。

忙點點頭,“師叔祖放心,弟子必然優中選優,定要讓世人知道,上清一脈所學,乃是玄門正統,道祖親傳,絲毫不比我闡教差。”

這話不僅說的鴻鈞道祖滿意,通天教主更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但要是傳到元始天尊耳朵裏,那老兒說不定就會不高興。

但通天教主是小看了石仲魁,之前他就得授上清,也就是截教道法神通,算是已經入門,所以對‘截教神通三卷’的厲害算是有個大致的了解。

光是憑此三卷道藏,足以在世間傳宗立派,而且核心功法直達準聖地步。

可石仲魁有足夠信心,自家師祖就算聽到自己剛才的話,不僅不會責罰,說不定還會贊許。

當初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三人還沒成聖時,在不周山論道和抱團取暖,以避當年的妖族天庭時。

元始天尊和通天之間的爭鬥,已經因為兩人所走之道的不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好在那時兩人的兄弟之情無比牢靠,又有老子從中協調和勸解,再加上三兄弟當年還沒成聖,心裏其實也無法確定別人所學、所思,就一定是錯的。

而且當年還有妖族勢大,占據天庭,外有強敵在,三兄弟自然齊心合力。

可這種分歧是對自己的‘道’的理解,分歧被內外因素壓制了,卻不可能,也沒辦法真的解決。

上面不鬥,下面的徒弟之間那就有的鬥了。

甚至在通天教主什麽人都收的做法,自然讓元始天尊這個二兄看不過去。

可實際上真正論教徒弟和看徒弟的眼光,元始天尊是比不上通天教主的。

十二金仙的修為別說和截教四大親傳比了,就連截教外門弟子都比不上。

趙公明、三宵娘娘單打獨鬥的話,個個都比闡教十二金仙厲害,加上法寶,幹脆把闡教十二金仙的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全給滅了。

瞬間讓太乙金仙修為的十二個親傳弟子,從仙人變成了凡人。

那‘縱地金光術’都是元始天尊為了十二個弟子安穩考慮,仔細琢磨出來的逃命之法。

可現在通天居然把他畢生所學中,除了聖人之道以外的功法,全傳授給了石仲魁這個闡教三代親傳。

這是什麽?

在元始天尊眼裏,就是他三弟不得不向闡教服軟,否則他的截教道統能不能再次興旺起來,全得看石仲魁的眼色。

至於截教今後會不會再次冒頭,甚至反攻把闡教比下去,光是石仲魁一人在,就能壓的從他手上學來的道統的修士們擡不起頭來。

甚至元始天尊巴不得石仲魁傳下的這一派截教弟子,能超過通天親自傳授的那些弟子們。

說是分化瓦解了截教都不為過。

那些新弟子們認可通天教主為祖師爺,沒問題。但對截教二代、三代弟子的認可度,那就難說了。

甚至為了搶奪資源和香火,保不齊就會有門人弟子說自己才是正統。

然後在人世間盡可能的不提截教二代、三代弟子的過往,用時間和輿論來一點點的泯滅這些師叔、師叔祖們的存在。

當然,這基本上不可能,畢竟天庭鬥部那麽多截教的弟子,是神魂入了封神榜,只要天庭不滅,他們也不死不滅。

新弟子修成仙道,上天為官時,必然避不開和這些人打交道,甚至主動向他們靠攏。

但石仲魁相信,大部分上天為官的新截教弟子,暗地裏會贊同還在人間的門人弟子,只宣揚他們這些已經成仙的長輩,而忽視老截教弟子。

這是利益所致,最無奈,也最現實的結局。

這種猜測道祖和通天教主不可能想不到,但對道祖來說,他肯定不希望截教斷了傳承。

畢竟人教和闡教都有祖師爺。

而且所謂的‘一道傳三友’,說的就是他道祖有三個親傳弟子。

要是斷了一脈,或者截教一直都被人教、闡教打壓著,那是不是說他道祖眼光也不行?

二則三足鼎立遠比被人教、闡教占據正統要穩妥多了。

只要聖人之間不鬧事,下面即便再鬧,有石仲魁這個三教數一數二的戰力壓著和調解,什麽問題都能壓下去。

而通天教主不知道道祖會把自己禁錮在紫霄宮到什麽時候,親傳弟子死的死、破教入西方的入西方,被禁錮在天庭的看似地位足夠高,卻連下界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