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掌管外門一切大小事物

其實別看石仲魁篤定元始天尊,不會因為自己得了通天教主的傳承而責罰自己,但心裏還是難免有些不安的。

各種利益再多,涉及到道統和派系傳承,那是半點都馬虎不得,也是一教核心問題。

所以就算元始天尊練練誇獎自己,石仲魁還是感覺這老兒口是心非。

道理很簡單,道祖都幫自己把九品青蓮,晉升為十品,還幫自己徹底掌握了‘玄元控水旗’,沒道理自家師祖只是口頭表揚,而無實際好處。

石仲魁想了想,拱手說道,“師祖,弟子因功受大天尊委派,掌4萬天兵天將後,頓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還請師祖委派個師兄、師弟入大都督府幫弟子料理軍務和政務。”

這話絕對不是真心,但也算是向元始天尊表達出對闡教的忠心。

可既然不是真心,那忠心有多少就難說了。

當然,石仲魁絕不會叛教,因為人教、西方教拿不出足夠讓他冒險的利益。

即便讓他去做西方教的副教主,甚至佛祖現在的位置,對石仲魁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元始天尊微微一笑,石仲魁這點心思哪裏逃的過他的眼睛。

但元始天尊要的,其實也只是石仲魁的態度而已。

師徒、師門關系,說白了其實也是互惠互利,互相利用,互相成就的關系。

其中定然是有親情的,但親情之後,照樣難免要講究利益。

有了石仲魁這番表態,元始天尊也不會真派一個闡教三代弟子入大都督府。

畢竟石仲魁剛才說的是師兄,師弟。

名義上他這個三代弟子不好指使二代的師伯師叔,但三代弟子裏,真正拿得出手的人,也就楊戩,哪吒,雷震子三人。

可這三人個個都身居要職,怎麽可能去做五品官?

說白了石仲魁看似希望闡教師兄弟幫自己,可實際上根本不願意闡教弟子進大都督府。

當然,要是闡教四代五代這種晚輩,石仲魁倒是不介意帶帶他們。

有師叔,師叔祖的身份壓著,沒做好自己的事,想打就打,想罰就罰。

甚至連他們的師傅、師祖,石仲魁都能一起罵。

元始天尊對石仲魁的態度感到滿意後,思索幾秒問道,“何為闡?”

石仲魁想都不想就說道,“闡明天道,順應天意。尊師重道,教化蒼生。”

“善”,元始天尊對石仲魁這答復滿意的很。

然後在石仲魁期待的目光中,從袖子裏拿出三寶玉如意,送到石仲魁的手裏。

“今由你掌管闡教外門大小事物,非大事無需稟告於我。望你小心謹慎、秉承公道,莫要乖張偏執、失了道心。”

石仲魁強忍著激動,雙手舉著三寶玉如意規規矩矩的向元始天尊行大禮。

“弟子饒記師祖教誨,不負師祖所托。”

雖然只是掌管外門事物,但非大事無需稟告元始天尊,等於握著尚方寶劍。

至於闡教並沒外門弟子的問題,對石仲魁來說根本不叫事。

他自己的老師太乙真人都創建了清微派,其他的二代弟子有人也建了分支,或者親傳和有記名弟子在人間傳道。

這些闡教分支,石仲魁說他們是闡教外門,那就是外門。

若是敢否認,石仲魁就敢上門打人,甚至殺人。

事後說一句欺師滅祖,保管就算是二代弟子都不敢多少什麽。

而元始天尊命他掌管外門事物,說白了,就是連徒弟們的門人弟子全約束和管理起來。

免得他這個祖師爺顧忌身份,不好直接去管弟子在外面搞出來的分公司。

但派個欽差就不一樣了。

石仲魁不會直接參與分支教派的內部事物,但他可以打著監察和監督的理由,看誰不服管教,就上門找麻煩。

就算下面的人沒犯錯,一句醉心功名利祿,耽誤修煉,罰你閉門思過一百年一千年,你不想接都得接。

要不然就是不服管束,離經叛道。

小則廢了修為,重則逐出師門。

可以說,元始天尊借石仲魁的手,算是再次把闡教上上下下全納入自己的管轄中。

如果石仲魁確實秉公辦理,就算在如何判罰上存點私心,也沒人能說他什麽。

面子上的功夫再做的好點,有實實在在為同門謀取到好處,必然能凝聚闡教上下的心。

今後要是元始天尊滿意,那必然會封他做闡教副教主。

甚至可以說,他已經是名義上等於副教主了。

要是做的不好,大不了不再管闡教的事,安安心心當天庭二品伏魔帝君。

即便他鬧得天怒人怨,只要不是欺師滅祖,沒人敢殺他,甚至不會重罰,而是讓他遠離闡教權利中心。

當個逍遙散人。

而三寶玉如意和老子的太清浮塵,通天教主的青萍劍一起,代表著紅花綠葉青蓮藕,三教本來是一家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