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切香腸戰術

“廢物,都是廢物啊!”

成都武陵郡王府的大堂內,蕭紀拿著劍將這裏的陳設砍得一塌糊塗,能弄碎的東西都被他弄碎了。

蕭紀還來不及把自己的封號改為“蜀王”,蕭衍就被人行刺於台城,以至於他現在依舊是“名不副實”,甚至連提都不敢跟朝廷提一嘴這件事。

要是改封地,那樂子可就大了!

當然,令他糟心的還不是這件小事。

此番攻略漢中,他可謂是輸得一塌糊塗,甚至說是最大輸家也不為過。

五千人打不過李弼一千人也就罷了。

殘兵守不住沔陽城也就罷了。

帶著人狂奔回成都也就罷了。

劉益守這廝居然還落井下石!以朝廷的名義下了詔書,讓自己的兵馬退出劍閣,還暗示他蕭紀玩得菜就不要玩。

打不過魏軍,不如滾回成都抱孩子,把防務交給朝廷!把劍閣讓出來給朝廷的兵馬入駐!

只不過,要是蜀地北面門戶劍閣都讓出來了,那不等於把自己的小命都交到對方手裏了麽?

很顯然,劉益守這是沒把蕭紀放在眼裏,趁著他元氣大傷之際施壓,手段不可謂不狠毒。

可是,蕭紀雖然很想把朝廷的使者給斬了,接著在成都扯旗造反,但是……他真的不敢啊!

從政治立場上看,蕭紀跟劉益守現在可以說矛盾不可調和,勢成水火。

只是蕭紀不敢看不起劉益守,就憑對方能將李弼那一千兵馬幹凈利落的幹掉,就說明對方打仗的本事不知道比自己高哪裏去了。

事實上,面對朝廷使者咄咄逼人的暗示,蕭紀很是為難的想辦法拖延了一天,也就是說,明天他就必須回復,把自己的決定告訴朝廷的使者,讓劉益守知道自己的決斷。

到底是接受朝廷的最後通牒,還是幹脆直接反了?

成功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值得好好思考。蕭紀現在就是無能狂怒中,滿肚子火不知道跟誰去發。似乎無論做什麽,除了認慫外,都找不到別的活路可以走。

劉益守這回找的借口,蕭紀還真沒辦法明面上拒絕。

第一,蕭紀作為蜀地的藩王,出兵漢中本身就理虧。從道理上講,這是肆意攻伐與侵占其他藩王屬地。

如果能打贏的話,未嘗不能讓朝廷捏著鼻子承認現狀。然而,關鍵問題在於蕭紀最後還打輸了。

他辛辛苦苦帶兵出劍閣,唯一的“戰果”,就是告訴朝廷,他是個弱雞,可以隨便宰殺,翻不出什麽浪來。也是明白無誤告訴蜀地百姓,他沒什麽能力可以護得住地盤。

第二條也是跟第一條相關的。既然你這麽弱,那麽我派點人去幫你把關鍵節點守住也很合理吧,反正也不耽誤你在蜀地歌舞升平。

朝廷有守土之責,你這個辣雞藩王守不住,朝廷的兵馬幫你守,這樣有什麽問題麽?

這條理由,蕭紀無法反駁,原因也是因為之前戰敗了,面對朝廷的責難,他無言以對。總不能說此戰只是自己一時大意吧?

對外作戰無奈戰敗,又不願意讓朝廷的兵馬幫你守衛,你到底要鬧哪樣?

這些問題蕭紀是繞不過去的。如果不同意,就只能祭出朝廷執政合法性存疑的大旗,公開反對劉益守!

那就形同造反了。或許,劉益守此舉也等著蕭紀拒絕,那樣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興兵伐蜀!蜀地雖然不是四通八達,進入的通道卻也不少。朝廷順著長江逆流而上,從南面攻成都,麻煩是麻煩了點,勝算卻是不低的。

蕭紀還能怎麽選?

“唉!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蕭紀無力的跌坐到軟墊上,失魂落魄,他是真的不敢反抗啊!

畢竟,朝廷只是說“幫”他鎮守劍閣,並無其他動作,更沒說直接要他的命。反應過度直接造反,好像顯得自己“做賊心虛”!

事實上,蕭紀入蜀地之初,蜀地防務確實是由梁國中樞負責的,蕭衍蕭紀這對父子那時候沒有猜忌。劉益守所掌控的建康朝廷,也不過是恢復了從前的建制。蕭紀這時候起兵,恐怕能不能震懾得住成都都要打個問號,沒有人會跟著他一起鬧騰的!

要是反抗,估計最多只能苟兩個月;要是不反抗,朝廷現在也不過是派兵占領劍閣而已,蜀地不還是在蕭紀自己的掌控之中嘛。

若是他老實一點不搞事,小心謹慎多苟個幾年似乎可能性也不小。以拖待變,萬一劉益守有個三長兩短的,這盤棋不就活了麽?

一時間,蕭紀覺得讓朝廷的兵馬入駐劍閣也就那麽回事。即使沒有這次的事情,劉益守想染指蜀地,依舊有其他的辦法,不提也罷。

只是把劍閣交出去,以後就受制於人,真就跟懸著一把劍在頭上,什麽時候會掉下來,全看別人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