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閩浙海賊王

經過了一番痛苦的掙紮後,蕭紀接受了朝廷“中肯”的建議,命麾下兵馬退出了劍閣,並將劍閣內屯留的輜重也一並留下,沒有耍什麽花招。

隨後王思政帶兵入主劍閣,成功接管劍閣的防務後,王思政便組織當地山民,開始修繕劍閣到漢中之間的古棧道,強化漢中與蜀地之間的聯系。

關中的賀拔嶽在派出大量斥候偵查漢中的情況後,終於得到李弼全軍覆沒的消息,驚出一身冷汗。

他又收到劉益守讓斥候送來的信,看完後便偃旗息鼓,斷了出兵漢中的念頭。

然而關中困苦,賀拔嶽一而再再而三的無法破局,這種狀況讓一直忍耐,積壓了很多怨恨的關隴本地豪強極為不滿!

一場針對賀拔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風暴急劇醞釀著,漸成氣候。而賀拔嶽對此毫無察覺。

漢中的事情告一段落後,劉益守留胡僧祐守漢中,自己帶著大軍主力順著漢江而下,班師回朝。

此戰他已經盡了全力,但卻未競全功。無論是蕭紀也好,賀拔嶽也罷,都沒有因為此戰而覆滅,劉益守也只是達到了事前的“保底”目的:占據漢中,理順入蜀的通道。

出於政治上的深遠考慮,劉益守放棄了王偉提出的入蜀方案,決定未來以政治手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盡量以和平方式接管蜀地。

回到建康後,因為此番出征“戰果寥寥”(漢中本就是梁國領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卻沒有消滅魏軍主力。劉益守上表請罪,要求“自降爵位”並請辭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示軍中賞罰分明。

朝廷中樞在“商議”了一番後,認為此戰虎頭蛇尾之責不在劉益守,遂駁回他的請罪奏折,自身爵位與權柄不變,只是罰俸半年以警示三軍。

然而劉益守又是請辭又是被罰俸,雖然看起來異常狼狽,但前來投靠他的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的絡繹不絕,雞鳴山上的草都要那些人給踏平了。

有鑒於客人太多,來往於吳王府給人的感觀不太好。於是劉益守便上書朝廷,要求在台城內設一專門的衙門處理政務,他平時也會居住於台城,休沐的時候才會回家。朝廷中樞在討論過以後,將這個衙門安置在凈居殿。

順便一提的是,凈居殿就是當年蕭衍所在寢宮,只是荒廢了幾十年(蕭衍修佛後就不住那裏了)。如今把劉益守安置在那裏,在很多人眼裏,此舉可謂是意味深長。

你說這事不妥吧,這地方現在也不是天子的寢宮,而且荒廢已久,蕭衍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荒廢,沒那麽敏感。

可你要說這事沒什麽吧,它又是蕭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而蕭衍是曾經在位數十年的梁國天子。劉益守要住在這裏,想表達什麽意思傻子也看出來了。

當然了,這件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劉益守辦事講求“潤物無聲”,這些小動作也不會影響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最近建康城內議論紛紛的大事,反而不是朝廷中樞的動靜,而是日益猖獗的“海患”。

……

“海賊王都到建康周邊來過啊……”

台城凈居殿的書房裏,劉益守手裏拿著陳元康送來的損失清單,感覺有點不可思議。某些人竟然膽大包天的從海路進攻廣陵(揚州)!京口就在廣陵對面,這些人怎麽就敢呢?

劉益守百思不得其解。

“回主公,閩浙海匪歷史可比梁國存在的時間久遠多了。當年孫恩盧循在東南沿海鬧騰,就是以此起家,先從劫掠沿海郡縣,打劫海船開始的。此後幾百年一直未斷根。”

陳元康憂心忡忡的說道。

“哼,海匪是假,三吳地方的人想從我這裏撈好處才是真的,以為我不知道呢!”

劉益守恨恨的拍了一下桌案說道。他的案頭就有三吳地方官員請示,說閩浙海患嚴重,本地大戶豪強想自組團練以求自保,抵禦海匪劫掠。

因為有海患,所以要求將自己的私軍名正言順的“掛牌”,成為官府承認的準軍事組織。這個口子一開,將來會發生什麽,用屁股也能想到。

“王僧辯搞什麽吃的,這點事情擺不平?”

劉益守很是不滿的皺眉問道,他也是沒料到,自己去漢中的時候,南面沿海會有這麽多鬼事情!

“主公,海匪之禍,全在三吳地方豪強中的一些人以為接應。否則那些海賊耳目不靈,又如何成氣候呢?王僧辯也不是沒率軍出海與賊軍交戰,但總是找不到敵軍主力,每次只能抓到些小魚小蝦。”

陳元康嘆息說道。

河道裏面玩水戰,跟大海上玩海戰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今這個年代,大海上作戰還處於盲人摸象的狀態,一句話概括就是:強弱未定,一切皆有可能。官軍打不過海匪,不是什麽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