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燃燒的蒲坂

蒲坂位於關中要沖,唐代的時候被改為蒲州,一直延續清代。它的具體位置,在山西南端黃河東岸,距長安不到三百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兩千年的繁榮,是古代六大雄城之一。

另外五個,則是陜州(三門峽)、鄭州、汴州(開封)、懷州(河南沁陽)、絳州(山西新絳縣)。玉壁城可以被人隨意廢掉,那是因為它的作用只是堵著運城盆地的北面入口而已,在經濟上毫無可取之處。

汾水改道、政治勢力的整合等原因,便使得它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但蒲坂是不一樣的。

它天然就是水路陸路的交匯之處,開發極早,距離長安不遠,中間隔了個華山。

因此蒲坂才是關中真正的東面門戶。

這個道理劉益守明白、韋孝寬明白,高洋自然也是明白的。

蒲坂富庶而重要,既然我得不到,也守不住,那幹脆就毀了吧。

看到蒲坂當地百姓與大戶完全不配合,高洋把心一橫,一聲令下,讓唐邕帶著人在蒲坂打砸搶,三天不封刀!

高洋搶完了還不肯罷休,直接一把火將蒲坂燒成了白地,整個外城郭所有木質結構都被燒得精光!

城內的房屋就更別提了,一直到高洋帶兵離開的時候,城內大火都未完全熄滅。城中百姓死傷無數,來不及跑路的全都葬身火海。

帶著搶來的糧草輜重,高洋又領著百保鮮卑攻克了無人駐守的華陰,當地百姓都跑光了,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一個。

小小的華陰,顯然無法滿足高洋的胃口,他見關中無人前來抵抗,又帶著百保鮮卑一路前行到了鄭縣(陜西華縣)。

鄭縣是關中不多見的大城,在華山腳下,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

城中戶口不少非常繁華,自然不可能無人駐守。

高洋派人打聽了一下,鄭縣守將名叫魏玄,乃是個無名之輩,帶著鄉兵自保,暫時還沒被侯莫陳順他們收編。

關中像魏玄這樣的人不少,雖然拒絕侯莫陳順等人的政令,卻也不參與他們跟達奚武、賀拔允之間的戰鬥。

了解了這些情況後,高洋放心下來,他覺得不必等高嶽帶兵回轉跟自己配合也沒關系,於是命唐邕跟厙狄幹之子厙狄伏連領兵出擊,強攻鄭縣!

在高洋眼裏,區區魏玄,之前都不知道是混哪裏的,一點戰績都沒聽說過,鄭縣應該不要一個時辰便可以攻下吧?

然而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鄭縣守軍一個兩個都拼死抵抗,力竭之時,寧可抱著攻城的百保鮮卑一起墜入城下,也堅決死戰不退!

魏玄指揮若定,從容調度兵馬守城。他連續打退了唐邕組織的五次進攻,而高洋的人馬連城墻一角都沒有攻下來過,全程被壓制得動彈不得!

高洋不知道的是,他火燒蒲坂的事情已經傳到了鄭縣,鄭縣上下都非常害怕魏軍屠城,故而拼死抵抗,不肯後退一步。

不拼必死,拼還有一線生機,該怎麽選擇一目了然。

魏玄其實也不是什麽無名之輩,他年少便志氣昂揚,因膽量謀略俱佳而聞名鄉裏,只是在賀拔嶽麾下一直沒有發揮的機會。

在高歡與賀拔嶽鏖戰邙山的時候,兩軍數萬人全都堆集在邙山與洛陽之間的狹小地帶裏,魏玄縱然渾身是膽,武藝絕倫,也發揮不出自身實力來。

他能在混戰中全身而退,不被高歡追擊的兵馬捕殺,已經是很有能耐了。

只是這些事情,高洋不知道,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世道裏,身居高位的劉益守有機會為自己正名,而魏玄這樣沒機會出頭的人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

輸了就是輸了,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但如今關中大亂,魏玄這樣的人,注定不會沉沒下去,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

……

“你們怎麽就攻不下鄭縣!怎麽就攻不下鄭縣呢!到底是哪裏不對!”

華陰縣城的縣衙大堂內,高洋氣急敗壞的走來走去,厙狄伏連與唐邕等人,連大氣也不敢出。如今他們兵力不足也是事實,只是沒想過鄭縣本地鄉兵可以如此神勇。

攻不下鄭縣,後果很嚴重。

“主公,魏玄之前名不見經傳,但如今看來,人才難得。主公何不修書一封,派人送去鄭縣,將其收為己用呢?

此消彼長之下,主公大事可期啊!”

看到高洋冷靜下來了,唐邕不動聲色的建議道。

“不必,或者說送去了也沒用,只會損害我軍威嚴,令那魏玄賊子更加猖狂。”

高洋擺了擺手,斷然拒絕了唐邕的建議。如今鄭縣守軍傷亡亦是不小,說是家家戶戶死了人有點誇張,但城內很多人家要辦喪事是免不掉的。

城內人心已經被凝聚起來,跟他們不死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