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遠勝操莽之輩

在滎陽的劉益守還沒搞出什麽事情來,遠在長江岸邊的建康,就爆出來一個“大瓜”!

駙馬王實,安吉公主蕭玉娡,被查出在府邸裏私藏大量軍械,其中甚至包含五百余副邊軍盔甲,震驚了建康朝野。

此案疑點重重,最顯而易見的事實便是:這些軍械都是有價無市的好貨,想弄一點點防身,甚至在家裏當“手辦”展覽並不難,但數量如此巨大,所需要的金錢財帛可不是一點半點!

且不說王實要去哪裏買到這些,就光說他的財力,都無法負擔得起。甚至可以說把公主府賣了都買不起這麽多軍械!

那麽駙馬王實買軍械的錢從哪裏來的呢,肯定是找別人借的啊!或者幹脆就是別人買的,只是把他家當庫房用了。

至於王實一個廢物駙馬為什麽有兵器卻無使用兵器的人,這個也很好解釋呀,因為部曲在別的地方,被別的大佬指揮著唄。如此大的動作,王實這麽一個失勢的駙馬,他玩得起麽?

不是看不起他,而是王實這種貨色,他也配牽頭造反麽?此案背後定然還有更大的案子和更大的匪首!

當然了,也有人私下裏說,這可能是崔暹帶禁軍先把府邸控制了,然後再把“證據”放到府庫裏面。坊間也有類似的傳言。

總之,先定罪名,再找證據,這種事情歷朝歷代也見多了,比如說韓信謀反啊,周亞夫謀反啊,都是懂的都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是類似的猜測,都只能私下裏說說,絕不能擺在台面上討論!

很多時候,在公開場合說話是要負政治責任的,話說出來,就不能當做沒說過!王實落難,誰敢去救,誰又願意去救?

歷朝歷代,謀反都是大罪,一旦查實,罪無可赦,基本上都是全家死光的結局。王實到底是不是想謀反,真相如何不重要,世人怎麽想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劉益守是怎麽打算的。

更要命的是,王實被抓了以後,他還長著嘴巴可以隨便亂說話。萬一王實開口咬出什麽來人……這可就說不清楚了啊!

萬一王實一口咬定他只是幫人“保管”兵器,被他咬出來的那個人扛得住麽?

一時間,攻擊劉益守要在洛陽營建新都的奏章全部戛然而止,那些之前還噴得相當帶勁的人,就像是被勒住脖子的公雞一般,頓時說不出話來了。只是之前走得太遠,“退回”圍觀群眾也不太容易隱藏,那些奏折都還在台城裏擺著呢,陳元康想看就可以隨便看!

進了大理寺獄的王實,那就不再是駙馬王實了,他現在已經成為了瘋狂咬人的毒蛇!誰要是被他“咬住”,估計不死也要脫層皮。

那麽王實最後會把誰咬出來呢,或許,問問正在滎陽索水邊釣魚的劉益守比較管用,其他人說的話,都不能作數。

……

春光明媚,滎陽郊外的索水岸邊,劉益守頭戴鬥笠,坐在岸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垂釣,身旁的竹簍依舊是空空如也。

“韋將軍知道垂釣的時候,什麽事情是最重要的麽?”

劉益守看了一眼坐在身邊拿魚竿釣魚的韋孝寬,不動聲色問道。

他就不明白了,都是在一起釣魚一起打的窩,為什麽韋孝寬就能釣很多魚,他就一條都釣不到呢?

“回殿下,垂釣最講究平心靜氣,出其不意這麽一拉,魚兒就釣起來了。”

正說著,韋孝寬將手裏的竹竿輕輕一拉,隨即便將一條大鯉魚拉起。他剛下意識的想炫耀一句,忽然察覺到什麽,慢慢收回杆子打算悄悄將魚放掉,卻見劉益守擺了擺手道:“垂釣是在釣心情,不是為了魚。

所以釣上來就是得手了,哪裏有將魚放回去的道理?”

這話似乎意有所指,韋孝寬一時間不明所以,只得訕訕將手裏的魚丟進竹簍,一時間心有惴惴。

劉益守這廝喜怒不寫臉上,平日裏很難看出他高興還是不高興,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當主公,自己很有壓力。

韋孝寬可不認為沒看到劉益守殺人,就是對方手裏的刀不快。這位能爬上如今的地位,可不是因為“一臉和善”!更不是因為心慈手軟!

“我以前沒去建康的時候,經常笑,但是後來我就不喜歡笑了,韋將軍可知為何?”

劉益守似乎是在閑聊,漫無目的詢問道,看不出他想幹啥。或許只是沒話找話,但韋孝寬不敢賭。

“是因為主上之威嚴,不可揣度麽?”

韋孝寬小心翼翼的問道,他總覺得劉益守在敲打自己,但又沒有證據。

“不是,因為我笑的時候,手下那些丘八們,都在背後說我是笑裏藏刀,又壞又陰險。我板著臉呢,他們又說我嚴苛無情,翻臉不認人,還以為我不知道他們背後怎麽在編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