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太子盛世12

不能怪陳國對趙立軒沒懷疑,實在是這些年趙立軒在陳國的領土擴張上,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任誰也不會懷疑幫自己國家撈了這麽多好處的人是個細作吧?畢竟哪個國家腦子進水了,會派這麽能幹的細作出來呢。

然而事實證明還真有,景國就是這樣一個奇葩。

“混賬,混賬!趙崇山(趙立軒化名)這個混賬!”

陳國君主氣得在朝堂上失態得破口大罵。

陳國官員們也是憤慨不已,為自己被耍得團團轉而生氣,天知道這些年景國在背後如何嘲笑他們。

不過生氣之後,就是後怕了。

因為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能想到,趙立軒潛伏在陳國這麽多年,幫陳國擴張了那麽多領土,肯定不會只是用來博取信任那麽簡單,這其中定然有所貓膩。

果不其然。

趙立軒詐死後,陳國民間不僅因為戰敗士兵贖回的事情鬧起了情緒,各地衙門管理上也紛紛出現問題。

而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陳國擴張領土的速度太快,派遣去管理的官員能力又不足,可不就出問題了麽。

陳國君主讓人調查後真是氣得要死。

毫無意外,這下出現問題的官員,基本都是趙立軒收受賄賂提拔起來的,那能力何止是沒能力,簡直就是一個個草包!

這些年沒有出岔子,完全是有趙立軒幫他們出謀劃策,以及收拾攤子穩住局面,這些人才會表現得很有“能力”。

所以換句話說……

趙立軒不僅狠狠坑了陳國一把,給陳國留下各種隱患不說,還靠著多年收受賄賂撈走了陳國大量金銀珠寶。

而現在這些金銀珠寶的去向,怕是除了景國沒別人。

陳國君主和官員們氣得肺部都要爆炸了。

可現在說什麽都沒有用,趙立軒已經跑了,比起抓住對方泄憤,現在收拾殘局更重要。

最後,陳國朝堂商議後決定,幹脆與梁國聯手,直接和景國開戰得了!

與其再送大筆銀子給景國資敵,還不如一鼓作開幹。

畢竟當真打不過,拖延下去也是個敗局,現在趁景國沒有預料打個措手不及,或許還有贏的機率。

梁國君主收到陳國的聯合消息後,沒有猶豫太多也答應了。

因為現在景國亮出來的實力實在太可怕,草原韃靼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被滅,若是他們剩下的兩國不團結,下場可想而知。

等把景國對付了,再說其它的吧!

於是。

頂著那些戰敗士兵家屬的意見壓力,陳國君主拒絕了贖回俘虜的要求,並且迅速集結大軍朝景國進發。

梁國那邊也是如此。

面對兩國的聯手圍攻,景國這邊也很幹脆,直接在邊境架起狙擊隊和扔彈兵。

只要兩國士兵敢前進,這邊就扔炸彈、開槍,強大的火力輸出嚇得兩國的先鋒兵根本不敢往前走,用死刑犯去送死開路都沒用。

因為一旦踏入爆炸範圍,基本就沒有活命的機會!

跨越時代的武力壓制,讓這仗兩國打得何止憋屈,而是根本沒法打,他們連跟景國士兵面對面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哦,其實也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用百姓充當先鋒炮灰,景國不是仁義之名傳天下麽,讓百姓沖在前面景國動手定然要顧慮。

可問題是……他們敢如此做嗎?

這樣做的結果,只是讓他們自取滅亡罷了。

所以,原本轟轟烈烈的三國交戰,最後直接在邊境僵持了起來,兩國畏懼火藥槍不敢亂動,景國那邊也沒有乘勝追擊的意思。

不過,景國真的就只是保守防禦嗎?

當然不。

喬楠這樣做的目的,只是不想出現太多傷亡罷了,陳國和梁國的人將來可都是他的百姓,死太多他心疼。

所以,就在三國邊境僵持了快一個月的時候,景國突然很大方善良的表示,只要兩國被俘士兵的家人,願意到景國這邊做一個月的苦力,景國就可以放了這些俘虜士兵們回家。

消息傳到兩國後。

兩國百姓雖有忐忑,但想到景國向來說話算數,他們去景國幹活應該不會被扣下,大部分被俘的士兵家人都同意了。

這也正常,這個時代的男人就是家中的頂梁柱,一旦男人死了,家裏日子就要難過,即便家中爹娘偏心不願意,士兵們的夫郎娘子也會去,怎麽都不能讓自己男人死。

對此,兩國君主肯定不想答應。

盡管不知道景國在搞什麽貓膩,但也能猜到景國肯定沒安好心,絕對又是想搞什麽幺蛾子。

但這事情由不得他們不答應,倘若朝廷不願意出錢贖人,也不準被俘士兵的家人自己想辦法救人,肯定要引起這些被俘士兵家人們的憤怒,還有寒了其他士兵的心。

總之。

最後一番拉扯,兩國被俘士兵的家人,還是一家派出一個勞動力,收拾包袱跑到了景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