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養活六只小獅子需要多少資源?

一塊大小適中的領地,一份豁出性命的保護,以及……可供無限暢吃的食物。

在斷奶前,幼崽們能不能吃飽肚子完全取決於母親願不願意喂養,以及有沒有足夠的乳汁。大多數生活在野外的獅子都有相當強烈的母性,但也有少部分不願意撫育幼崽的。這種獅子在人工圈養和散養的環境裏更多,以至於工作人員要絞盡腦汁想辦法去當人類媽媽。

幸好尼婭斯比是個好母親。

它對選擇藏匿地點、清理氣味和合理喂養都有自己的一套,安瀾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協助狩獵,以及在母親外出享受私人空間時帶一帶孩子。

就這麽相互配合著,小獅子慢慢地長大了。

盡管安瀾自己不覺得自己小時候很調皮,也不覺得黑耳朵和托托小時候特別調皮,但輪到她來帶崽……又是種全新的體驗。

從大獅子的角度看,這些小家夥在躺著嗷嗷叫的時候特別可愛,在蜷縮起來打哈欠的時候特別可愛,在搖頭擺尾左腳絆右腳啪嘰一下摔倒在地的時候特別可愛……但在撲上來咬耳朵咬尾巴咬爪子的時候簡直是一點都不可愛。

沒有一天她的毛是幹的。

可憐的尾巴球被小獅子們咬了又咬,安瀾每隔幾分鐘都要抱著尾巴看看,擔心自己會英年早掉毛,成為遠近百裏聞名的禿尾巴母獅。

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行為規範”,她連思考時的習慣都改變了。過去她喜歡在想事情的時候晃尾巴,現在換成了舔爪子。因為尾巴一旦開始甩起來、拍打地板,後面會發展成什麽樣就不是安瀾自己可以控制的了。

除開濕漉漉的皮毛和尾巴,另一個遭罪的地方是耳朵。

觀測員總說每一頭獅子的行為模式都不一樣,也對,也不對。從性格上來說,同一窩的小獅子裏總有膽大和膽小的,有莽撞和會使壞的,有帶頭鬧事和響應的。但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它們的行為模式就會相互傳染,從而在面對某個特定場景的時候做出類似的反應。

比如隨時隨地試圖把看護者煩死。

安瀾不想承認自己帶出了一窩話癆,但事實擺在眼前。

從開始的時候只有個頭最大的幼崽喜歡嗷嗷叫,到變成三只小獅子的輪唱,到變成六只小獅子的大合唱,最後她每天回到獅群時,腦子裏嗡嗡響的都是這些小話癆的嘮叨——換成人類的語言,就是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為什麽媽媽不能從早到晚待在灌木叢裏?

為什麽我們不可以自己去探索這片小樹林?

為什麽剛剛飛過去的那只鳥兒叫聲這麽奇怪?

等它們魔音貫耳個十幾分鐘,大獅子們以為這下總該休息了吧,總該沒力氣嚎了吧,沒想到它們接下來就開始話癆說餓了,餓了,餓了。

一天安瀾有二十四小時在牙癢癢。

每每想到哪怕她自己不去生崽崽,將來兩個姐妹和母親不出意外也都會生小獅子,然後小獅子長大了又會生小小獅子,作為母獅首領,只要她還活著就會迎來一茬又一茬的幼崽,安瀾就覺得自己眼前一黑,完全理解了當年老父親為什麽會把大毛領甩成波浪……因為實在是太吵了。

但她從未意識到,不吵鬧的時候才是要出大事的時候。

危機發生在幼崽三個月大的時候。

這天下午,安瀾按照慣例離開獅群,去和母親會和。在她走出五六十米遠時,尼奧塔也站起來跟了上來。

這頭瘦小的母獅平時總表現得十分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疑神疑鬼很久,也不見和誰特別親近,但它對幼崽卻展現出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愛護。

小獅子滿兩個月後,母親開始允許蘇麗和尼奧塔偶爾的訪問,只是不能靠太近。尼奧塔頂著母親的怒吼天天去報道,而蘇麗只看了一次就喪失興趣,寧願睡覺也不肯去吸貓,大概是因為它自己還是個圓滾滾的寶寶。

兩頭母獅一前一後走出陰影地,穿過草原,沿著小河走到樹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開始輕聲呼喚。

過去的兩三個月裏,只消叫幾聲就一定會有回應,有時是來自母親的回應,有時是來自弟弟妹妹的回應,但今天卻什麽都沒有。

整片樹林裏傳來的只有風聲,只有樹葉被吹動時發出的簌簌聲,還有一種由遠及近的沉悶的響動聲。

咚。

咚。

咚。

花了安瀾千分之一秒去醒悟這種聲音代表著什麽——

有體型很大的動物在靠近!

保護區裏體型大的動物攏共就這麽幾種,非洲象、非洲水牛、犀牛、河馬……基於體型帶來的壓制,它們中的每一種都能給成年獅子帶來致命的威脅,更別說是幼崽了。

最讓姐妹倆恐懼的還不是六只小獅子可能會被殺死,而是母親不在樹林裏。到處找不到它的蹤跡,連氣味都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