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所以11號巢區今天有鳥蛋了嗎?”

——“……沒有。”

布日格德抱著保溫杯,以超越常人的忍耐力接受了這個殘酷現實,然後在筆記本背後的日歷上畫了個叉。

他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做森林公安已經有十二年了,救助過的野生動物達到三位數,光猛禽都有十幾只,每天不是在出警就是在出警的路上,偶爾才能閑下來喝一杯茶。

這段短暫的喝茶時光本來應該是難得的日常消遣,和同事吹吹牛聊聊日常,說說工作中聽到的趣事,有時候還會談點新聞。

某天就有小年輕說,額仁淖爾蘇木那邊巡護時有猛禽資訊,好像是一對金雕在峭壁上築了巢。

森林公安民警定期巡護巡查,也因此看到了鳥巢搭建的全過程,拍下了不少珍貴照片。一位對新媒體比較了解的民警還拍了很多視頻素材,後來有不少被各大官媒拿去剪宣傳片。

當時布日格德看得很愉快。

其中有一段是兩只金雕為了一條粗樹枝該放在哪來回拉扯的視頻,年長金雕把樹枝放在側面,年幼金雕把它叼到後面,這麽來來回回好幾次,年長金雕終於耐心告罄,在把樹枝叼回來之後往同伴身上叨了兩三下。

這段視頻在宣傳初期的配字沒點出細節,一些對猛禽不太了解的網友就以為是一對金雕夫婦在營巢,很是玩了些“夫妻買房裝修意見不合”的梗。

不過很快就有人在下面指出這兩只金雕不僅不是一對,連性別、年齡都對不上。

稍微大一點的那只看著有四歲齡,馬上就要成年,頸上柳葉一樣的羽毛比一般金雕還要金一點,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稍微小一點的那只約莫才一歲到兩歲齡,尾羽大部分從地上看都是白色,頂端黑色,如同一把精致的扇子。

兩只都是雌性。

劃重點。

這條評論一出,“歡喜冤家恩愛夫妻”馬上就變成了“橘勢大好”,完全把鳥類愛好者們“住手它們還沒成年啊”的咆哮壓在了下面。

不過他們心裏多少有些復雜。

明明都是美麗的生物,捕獵的樣子很帥,在國內也非常珍稀,但猛禽的熱度其實並沒有這麽高,不像大貓一樣出圈。

意料之外的爆火呢。

如果能借此機會向公眾科普一下猛禽常識,多拉點小夥伴參與到觀鳥活動和志願救助活動中去,也是不錯的回報。

讓鳥類愛好者們沒想到的是,半個月後,這對雌性金雕再次上了新聞,而且這一次熱度甚至更高,還有網媒放在頭版頭條——

有遊客拍到了鳥巢。

一個五顏六色的、花裏胡哨的大鳥巢。

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不僅是網友,連研究學者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過去從沒聽說過金雕會用這種方式裝飾巢穴,難道這是某種模仿行為嗎?還是說有人類爬上去接觸野生動物了?

好像嫌棄熱度還不夠高,後來的遊客中有人攜帶了無人機,居高臨下更清楚地拍到了鳥巢全景,羊毛、幹花、亮色羽毛、狐狸尾巴……甚至還有金雕自己脫落下來的正羽被插在鳥巢邊上,怎麽看怎麽像一個溫馨小窩。

這座峭壁以坐火箭的速度成為了內蒙古旅遊打卡點,這兩只金雕也變成了五只心靈雞湯胡編亂造的對象,成了營銷號視頻常客,成了某些專業課上的行為分析折磨王。

到這裏,布日格德還是樂見其成的。

他之前在更西的地方工作,親手收拾掉過的偷獵者沒有三十也有二十,深諳知名度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加成作用,一些個體在上面掛上號了,保護力度就會大大加強。

事實也的確如此。

森林公安民警和志願者很快就把金雕巢區放在了固定巡護路線裏,每隔幾天都要去看看情況,後來還碰上了從外地趕過來的自然節目制作組。

隨著金雕走紅,成為一張名片,大家幹勁也上來了,成效也上去了,這些年做的貢獻也被看到了,好像是皆大歡喜。

此時布日格德還沒感受過世事的險惡,還不知道自己的喝茶時間會變成一種煎熬,更不知道將來某天他會看著這兩只金雕迎風流淚——

它們簡直就是來討債的。

早在金雕裝修巢穴時,民警就看到過黃羊被捕捉的畫面,但當時他們並沒在意,因為一來黃羊不是金雕食物構成裏占比最大的,二來這幾年北邊特別冷,每年都有大量黃羊南下,某年還被統計到過超過萬只的巨大增幅,和2003年統計只剩130只的慘狀相比天差地別。

一個不會盯著抓,一個長勢喜人,雖然是國一吃國一,比從前朱鹮吃娃娃魚、揚子鱷吃白鷺還要過分,但它符合自然規律,人類不能幹涉,且損失並不大,所以警官們的氧氣面罩是戴上了又摘下,原地表演仰臥起坐。

可是某些金雕吧……它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