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馬鹿對安瀾來說並不陌生。

東北大橘貓看到這種動物那真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當年她還有直接壓著後脖子把馬鹿摁倒在地的壯舉。

然而東北虎的體重可以長到300公斤往上,灰狼中最大的個體只有90多公斤,甚至沒有破百,二者不是同一個重量級。

不過狼群有狼群的辦法。

貓科動物擅長伏擊,犬科動物卻擅長長距離追蹤。

它們不追求一擊必殺,只要能追上獵物、圍住獵物,無論是把它的體力耗盡也好,把它的血放幹也好,最終結果都是得到一頓美餐。

狼的狩獵技巧歸根到底就是追擊的技巧。

生活在同一片領地裏的狼因為性格差異和能力差距對領地的地形掌握程度不盡相同,有的狼可能只是知道個大概,有的卻在腦袋裏放了張立體圖紙。

後者比如禿斑母狼。

所以它在年齡不斷增長、戰鬥裏不斷下滑時還能受到狼群的尊重,不至於成為被邊緣化的家庭成員。

禿斑母狼給狼群帶來的是追逐戰中不可忽視的優勢——

初始距離。

當加拿大馬鹿群從山上慢悠悠地走下山時,它們絲毫不知道自己正在走進一群餓狼的包圍圈,也絲毫沒察覺到河流離這裏非常遙遠,不可能仗著體型通過踏入冰水的方式來迫使狼群回轉。

漫天飛舞的雪片裏醞釀著殺機。

當鹿群下到半山腰時,等在那裏的棕耳朵和十字鼻悍然發動了襲擊。

看到狼的身影,成年馬鹿迅速反應過來,想要把小鹿圍在中間,通過尖利的大角來擊退掠食者。但它們畢竟面對著天敵,不是每個成員都有站出來抵抗的勇氣。

在第一只加拿大馬鹿轉身奔逃之後,第二只、第三只……越來越多個體加入到大潰逃之中,猶如崩塌多米諾骨牌一般,將從天上看靜止的褐色斑塊變成一道洪流。

兩頭貝塔狼緊緊咬在鹿群背後,目光在鹿群裏穿梭,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結合經驗,它們能快速分辨出最適合的目標,為等會要發生的追擊戰奠定基礎。

隨著鹿群向山下沖刺,分散開來的灰狼從各個方向朝它們逼近。

這種逼近帶有極強的目的性,每當鹿群偏離方向時,總會有一頭灰狼從那個方向出現,把受到驚嚇的鹿群重新趕回既定軌道上。

安瀾也在做自己的本職工作。

從記憶中她得知原身在捕獵時從來沒有過什麽出彩發揮,合圍時她跑在最後面,追擊時她跑在最後面,咬殺時她跑在最後面,所以上桌吃飯也是最後一個。

……也難怪其他成員不待見它。

按說兩三歲是狼的青壯年時期,也是跑得最快的時候,其中母狼的速度尤其快,其他成員只能跟在後面吃灰。

原身今年兩歲,體型不小、動作靈活、犬齒沒受過什麽磨損,這時候還苟在後面肯定是不對的。

狼群不是什麽可以躺平吃飯的地方。

當年在獅群裏做鹹魚的母獅們不也被她這個獅女王厭棄,統統趕出去磨礪技巧、自力更生了嗎?

安瀾埋頭往前沖。

馬鹿群在逃跑時留下許許多多雜亂不堪的腳印,這些腳印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條臨時雪道,反而給後方的追兵提供了些許方便。

腳掌之下踩著的地面並不平整,每一腳下去耳邊都能聽到吱嘎吱嘎的雪被壓實的聲音。雪花在腳掌縫隙裏化作雪水,帶來一種不太舒服的潮濕感受。

她跑得那麽快,超過了轉著眼睛觀望的膽小鬼和一歲公狼長腿,超過了因體力落在後面的禿斑,超過了兩頭貝塔狼,超過了阿爾法狼,一直沖到捕獵隊伍的最前方。

在那裏只剩下寬耳母狼和大黑狼。

阿爾法狼沒有發出任何指令,整個狼群依靠默契在流暢地運轉,眼看有三頭狼已經沖在了最前面,剩下的灰狼就開始保存體力,等待著做交接棒。

在接二連三地恐嚇中,加拿大馬鹿群無法再保持完整隊形,如同被擊碎的蒲公英一樣四散開來、各奔東西。

寬耳母狼毫不猶豫地調轉方向,追向其中一頭成年公鹿,大黑狼在片刻的停頓後迅速跟上,有這段轉向的時間,安瀾已經追到了它們當中。

從這個距離她能更方便地打量獵物。

狼群沒有追逐幼鹿,而是選擇追逐這頭公馬鹿,一來是它年事已高,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垂垂老矣的氣息,體力想必也不怎麽樣;二來是因為狼多肉少,在保障效率的情況下需要捕殺盡可能大的獵物。

它們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動物有耐力條,此時此刻這頭老鹿的耐力條估計已經過了半,原本有節奏的步伐也變得淩亂,腦袋低垂著。

安瀾卻覺得長跑才剛剛開始。

她精神抖擻地追在獵物後面,余光一掃,就看到寬耳母狼保持這個速度同樣輕松寫意,反而是大黑狼一副挑戰極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