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為了紀念那一刻自己五味雜陳的心情,安瀾後來把這只幼崽命名為“笨笨”,同時也是希望蹭個玄學,好讓它在接下來三年裏朝著反方向發展。

夢想總是要有的。

至於能不能實現……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左邊有圓耳朵,右邊有笨笨,前面還站著毛毛,安瀾覺得這個陣容對幼獸來說差不多夠用了,就開始全力經營盟友關系,不再關注其他大白菜。

四只幼崽除了吃飯時間和睡覺時間整天膩在一塊,要麽是做遊戲,要麽是探索世界,母獸們也不是瞎子,看得清清楚楚,想察覺不到都難。

母親和表姨都表現出了一種曖昧的縱容,畢竟它們一個認為自家數量占優,一個認為自家年齡占優,都不覺得幼崽會吃虧。更重要的是——都在底層了,再差還能差到哪去,挖地洞嗎?

笨笨的母親就不一樣了。

這頭雌性斑鬣狗今年四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雖然沒有加入政治聯盟,但也有一棵枝繁葉茂的血脈關系樹可以借勢。它認為自己完全夠格取得更高的地位,現在卻可能被兩個遊離在外圍的閑人“拖後腿”,怎麽可能高興得起來。

然而它實在低估了習慣的力量。

這個年紀的幼崽關是關不住的,不下狠手的話揍也很難揍服,笨笨和三個小夥伴玩熟了,見縫插針都要往外跑,讓年輕的母親頭疼不已,最後沒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三只壯年雌性就這樣不情不願地蹲在一塊,明明是在風口乘涼,那飄蕩的鬃毛卻硬是被吹出了一股“寒葉飄逸”的感覺,看著很有幾分蕭索。

安瀾對此無動於衷。

開什麽玩笑——她現在可是一只斑鬣狗啊。

要活得下來、活得長、活得好,就要把“利他行為”這四個大字從腦袋裏扣掉,最好再在每個腦回路上刻一行“不要問我能為你們做什麽,先問問你們能為我做什麽”。

再說了,這個年紀的幼崽東奔西跑,死亡率很高,既然都是要玩,和別人玩還不如和她玩,至少她能提前一步察覺到危機的降臨。

三周後發生的一件事驗證了這個論點。

當時正好有一個斑馬群在附近的一個水塘邊上活動,因為站在公共巢穴裏就能看到獵場,那次追在狩獵隊身後的除了亞成年之外還有許多四到十個月大的幼崽。

斑鬣狗氏族兵分兩路。

一隊由黑鬃聯盟做主力,目標是正在飲水的落單馬駒;一隊由女王和它的盟臣做主力,目標是一頭走路搖晃、渾身上下散發著病氣的母馬。

盡管部分動物愛好者誤以為斑鬣狗是只會撿漏的食腐動物,但斑鬣狗的食物構成中絕大部分其實都是狩獵所得,並且它們的團獵成功率十分驚人,遠遠超過獅群和非洲野狗群創造的數據。

斑鬣狗沒有獅子老虎那樣一錘定音的撲殺能力,但卻有著極為強大的長距離追蹤能力,往往可以把獵物追到體力耗盡,某種程度上和安瀾曾經穿過的北美灰狼頗為相似。

這也是人們常常拍到“活吃”獵物的原因——

大型動物倒地前斑鬣狗很難咬到它們的喉嚨,就算咬到了也無法通過大型貓科動物習慣的鎖喉手段造成擊殺;哪怕獵物因力竭或失血過多倒地之後,斑鬣狗追求極致的進食速度,也不會浪費時間去補一個“仁慈”的鎖喉。

飛在高空的禿鷲總是把每一場殺戮廣而告之,接到它們的信號,獅子、非洲野犬和其他掠食者就可能聞風而動、過來搶食。哪怕沒有外部因素幹擾,氏族內部的競爭都夠斑鬣狗們喝一壺了,吃飯不積極,那是真的思想有問題。

今天也不例外。

安瀾墜在女王的狩獵隊後面,母親則奔跑在狩獵隊裏相對靠後的位置上,看著像是要給其他氏族成員掠陣。這個掠陣應該真就單純只是掠陣,畢竟追在前面的成員很容易受傷,而母親絕無可能在爭搶食物以往的場合冒險。

不過它的狩獵技巧其實也不強就是了。

安瀾雖然還沒參與過斑鬣狗氏族的團獵活動,但穿成其他動物時參與過的團獵次數數不勝數,基本可以辨認出狩獵隊中不同位置承擔的職責。

母親跑在後方保留體力,必要時就應該上前去給中段的隊友補位,防止目標從右側逃離,然而它加速的時機總是不太妥當,要麽擋住了其他補位者的路,要麽和退下來的隊友卡到一起。

也虧得這頭斑馬因病虛弱,跑也跑不長,沖也沖不起來,否則光是失誤的那幾就夠它找到空擋切換路線,如果追在背後的斑鬣狗不夠多,地形又合適,說不定還真能連打帶踢、逃之夭夭。

這就是人多勢眾的好處了。

一個龐大氏族隨隨便便就能調出十幾名成員排成狩獵隊,橫著追、豎著追、閉著眼睛追都能把獵物追死,偶爾有幾個不在行的劃劃水完全不會影響到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