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認錯爹的第九十六天:(第3/4頁)

同為一起上學的同窗,瞧瞧人家北疆王,再看看你楊樂,做人的差距不要太大。

楊樂:“……”聞蘭因為什麽總是克他?!

兩人這麽一拉一扯,讓國子監內舍生和上舍生日漸對立起來的同窗關系,再一次得到了緩和。

絮果以前還以為外舍生之類的稱呼是像升級一樣,外舍生——內舍生——上舍生。後來才發現,這個與年齡其實沒關系,就是單純按照住在家裏還是住在學堂來分。好比國子學外舍的小郎君們都住在家裏,那他們就叫外舍生;而上了國子監後,學生可以選擇住校,也可以選擇繼續住在家裏,也就有了內舍生和上舍生的區別。

至少這是絮果從國子監的夫子口中聽到的官方解釋。

但就絮果這四年在國子監的觀察,內舍生和上舍生之間是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的,誰也不會去主動跨越那一步,甚至有點互相瞧不上。

因為內舍生其實大多都是從各地憑借自己實力考上來的民生,他們家不在雍畿,自然只能選擇住校。

而上舍生一般都是絮果這樣受父輩蒙蔭、直接從國子學外舍直升的官生。

從名字裏就能看出來不對勁兒,一個是民,一個是官。事實上,官生和民生裏其實也會再次細分,多出了恩生、貢生、舉監等不同分類。

總之,憑自己本事考上來的,看不起只會啃老的;而從小眾星捧月、生活優渥的衙內們,自然也很難和民生有共同語言。況且,他們小時候就一起在國子學外舍讀書,早就已經建立好了屬於自己的社交圈,本身就很難讓別人融入他們,或者去融入別人。

國子監為避免爭端,從一開始就把內舍生和上舍生分開了,不要說讀書的學堂不同,甚至連膳堂都有內舍和上舍之分。

一般情況下兩夥兒人根本沒什麽交集。

但也有不一般的情況,好比絮果這四年來,就經常會穿越那道彼此之間看不到的透明界限,去找早他們一年考入國子監的詹家兄弟。

內舍生們對堂而皇之出現的絮果,也是從一開始不可置信的圍觀,到後面知道了絮果他爹是掌印太監連亭後的又懼怕又瞧不起,再到如今的習以為常。大家對絮果這個宦官之後已經沒脾氣了,因為不管你對他是什麽態度,他對你永遠是一副“同學你好”的樣子,那你還能怎麽樣嘛?

是出言罵他嗎?還是拐彎抹角的譏諷他?說真的,絮果罪不至此吧?

哪怕是酸絮果的人,也就是暗中酸一酸,因為絮果人真的挺好的。至少比楊樂好。不仗勢欺人,也不會總把他爹是掌印掛在嘴邊。最重要的是,他讀書讀的也挺好的。小時候的絮果上雍畿前一百都費勁兒,長大後雖然依舊不算是最頂尖的那一批,卻也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了。

和他一起玩的聞蘭因、葉之初、詹氏兄弟更不用說,那都是早早就被看好的狀元之才。雖然聞蘭因這個北疆王不會參加科舉,但……大家其實更想走北疆王的門路當官啊。

詹氏兄弟去年甚至已經下了場,有了秀才的功名,正在一同準備今年秋天參加鄉試,考取舉人。其中哥哥詹向左更是考了個小三元,既縣試、府試、院試的案首,頗受矚目。

這一天,絮果去找詹氏兄弟時卻敏感的發現,本來平日裏對他還算友善的民生們,這一次卻變了態度。

不是說人人都在故意針對他,卻也至少沒了往日的點頭寒暄,甚至帶著隱而不發的怒火。

詹氏兄弟生怕絮果感到不舒服,一看見絮果出現在學齋廂房的門口,就趕緊著帶他去了別的地方。一邊走,一邊壓低聲音解釋了原因:“他們不是針對你,是對所有的官生都不滿。”詹氏兄弟也有個當官的爹,只不過他們當初進來是靠考試,就也成了民生。

“又怎麽了?”絮果皺眉。大家不都友好相處四年了嗎?

詹大問:“你看到這次六部歷事的名單了嗎?”

絮果搖搖頭。去六部歷事,說白了就是去各衙署實習,其實不只是六部,還有可能被分去都察院、大理寺等衙署。這是國子監高年級的學生才需要操心的問題,絮果目前還只在修道堂上課呢,離這事有點遠,他根本不關心名單。

事實上,哪怕真的輪到絮果去歷事,他其實也無所謂的,因為反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把他分去司禮監、和他阿爹一起,那去哪裏對於絮果來說都是一樣的。

詹二沉著臉回:“楊樂也在名單裏。”

絮果震驚:“他憑什麽啊?”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是啊,楊樂憑什麽啊。他為此還擠掉了一個率性堂生員的名額。

跟著一起來的司徒淼更震驚了,竟然還有人想提前工作的?

作者有話說:

*再次申明:外舍生、內舍生和上舍生是歷史上的官學確實有過的名詞,但實際意思和文裏有出入。本章新出現的官生、民生、恩生等則差不多都是歷史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