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秋日高懸,明媚的陽光灑落在長安寬敞的街道上。

雖說商戶大多集中在東西兩市,但每坊中仍有許多為滿足坊間居民而開的商鋪,道路兩旁也有許多小攤小販在擺攤叫賣。

許是因為每坊的門角處都設有武侯鋪,時刻有衛士分守各坊,所以街道上的商鋪與攤販皆井然有序,沒人敢在城中興風作浪。

生活在長安城中的百姓們都非常有安全感,臉上大多帶著歡暢的笑容,要麽用洪亮有力的嗓兒沿街叫賣,要麽熱絡地與相熟的友鄰們閑聊。

大唐這般昌盛,長安這般繁榮,當今聖上又是古來少見的聖明之君,想來他們祖祖輩輩都會這樣安居樂業下去吧!

哪兒的百姓能有他們這樣的好生活呢?

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街頭巷尾的議論聲也是這麽說的。

三娘邁著小短腿,積極地跟著賀知章往前遛彎,不僅不喊苦不喊累,還樂滋滋地和賀知章聊天兒。偶爾有人和賀知章打招呼,她便乖乖把嘴閉上,好奇地聽他們說話。

仿佛連別人討論“今兒吃什麽”,對她而言都很新鮮。

不過怎麽可能不新鮮呢?每個人說話的語氣不一樣,口音也不一樣,表情更是各不相同。三娘年紀還小,見過的人實在太少了,自然看什麽、聽什麽都覺得很有意思。

旁人見她眼睛烏溜溜的,瞧著怪機靈,同樣覺得她很有意思,不少人都問她是誰家娃娃。她便給人介紹她家祖父,說她祖父老厲害了,能一口氣吃八個畢羅!

本來大家聽她吹捧自己祖父時都作出洗耳恭聽狀,想知曉她祖父是怎麽樣一個厲害人物,等聽到她煞有介事地誇她祖父“一口氣吃八個畢羅”後不由都哈哈大笑。

果然還是個小孩兒。

畢羅是一種有餡的面食,據說最開始是從蕃人那邊傳進來的。這玩意本土化以後衍生出許多吃法,可蒸可炸,可大可小,且內涵十分豐富,從素餡到肉餡,從羊肝到櫻桃,都可以往畢羅裏面塞。

三娘嘗過的最可怕的畢羅是苦蕒餡的,外頭的面皮還混了糠粃。

她祖父說這是邊關將士常吃的東西,她阿耶在軍中也常常跟著士兵們吃這個,且還得是好年景才能吃上!祖父讓人做給家中小輩嘗,就是要叫她們知曉阿耶他們戍守邊關可辛苦啦。

三娘很努力地吃也只能吃下一小半,咽下去後嘴裏過了老半天都還是苦苦的,難吃得她想哭。

最後還是祖父幫她把剩下那半個苦蕒畢羅吃完了。

反正,三娘覺得她祖父特別厲害!

當然了,在外面戍守邊關的阿耶也特別厲害!

賀知章聽著三娘說著說著偏題,開始繪聲繪色地表述起苦蕒畢羅有多難吃,若有所思地看了眼郭家祖父。沒想到這家夥看起來憨憨的,教育起家中後輩來卻這般用心。

“走累了沒?”賀知章摸著三娘圓溜溜的小腦袋詢問。

三娘本來想驕傲地回一句“我不累”,可她年紀實在太小,只走了小半個時辰就感覺走不太動了。她糾結了一會,還是選擇向賀知章說實話:“一點點,沒有很累,就一點點啦。”

郭家祖父聞言立刻上前把三娘抱了起來,笑著說道:“我抱著她走就好。”

三娘突然被自家祖父抱起來,一擡眼就瞧見郭家祖父臉上一道又一道的褶子。她環住她祖父的脖子,湊到她祖父耳朵邊上小小聲說道:“阿翁我還能走,你抱我的話明兒腰又要疼了。”

郭家祖父道:“我還沒不中用到連自家孫女都抱不動。”

賀知章把他們祖孫倆的對話盡收耳底,笑道:“出來這麽久也該回去了,”他招呼掙紮著要下地自己走的三娘,“走吧,阿晗到我家玩兒去。”

三娘得了賀知章這句邀請,掙紮得更厲害了。

郭家祖父只能把她放下,由著她屁顛屁顛地跟著賀知章往賀府方向走,嘴裏還很活學活用地關心回去:“您走得累不累?”

賀知章哈哈笑道:“我每日都會出來走一走,早就走慣了的,怎麽會累?”

三娘道:“那等我走慣以後也不會累了!”

一老一少邊說邊走,還真讓三娘自個兒走到了賀府門前。等到了賀家的待客處,三娘才終於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歇息。

賀知章要去換身衣裳,便命人送些茶點進來給三娘先吃著。

等賀知章走遠了,郭家祖父才教育起三娘來,讓她不要看到誰興沖沖都湊上去聊幾句。

賀學士還好,本來就是愛熱鬧又好客的脾氣,萬一遇到個不喜歡小孩兒的呢?

三娘理所當然地回答:“那我也不喜歡他!”

小孩子交朋友哪裏會考慮那麽多,處得來就處,處不來就算了。別人要是不喜歡她,她當然也不會勉強別人呀!

郭家祖父聽到自家孫女這話,想了想,覺得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