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娘度過了不一般的重陽節,還養成了每天早起和她祖父出去遛彎的好習慣。要是能遇上賀知章,三人就一塊溜達,遇不上她也不失望,邁著小短腿把周圍幾個坊都溜達個遍。

重陽宴上的諸多詩文與趣事也很快傳了開去,公孫大娘的舞、張旭的字以及顧況他們那兩首詩傳得尤其廣。

尤其是公孫大娘的舞。

隨著年紀漸長,公孫大娘已經很少受邀去別人家中演出。這下有這麽多人寫詩文吹噓得天花亂墜,他們不得憑借文字感受一下公孫大娘舞姿之美。

至於顧況這個毛頭小子的諷刺,大夥大都是一笑置之。

當今聖上李隆基曾經也酷愛公孫大娘的舞,聽聞賀知章居然把半退隱狀態的公孫大娘請出山,頓時也來了興致,讓人仔細講講宴上的情況。

但凡是皇帝想聽的東西,底下便沒有不知曉的,很快有人繪聲繪色地說起當時的場景。

聽到席間居然還有個小娃娃,李隆基挑了挑眉:“你確定她是坐在越國公身邊,不是賀愛卿身邊?”

說起鐘紹京其人,李隆基也算是印象深刻,因為他上次回京時張口就細數自己當初的功勞,嘆氣說自己怕是要老死在外地了。

李隆基能怎麽辦,只能把他調回京師頤養天年。

你說年輕時還好,身強力壯的時候鞠躬盡瘁為大唐江山社稷做貢獻是應該的;可人家都這麽老了,你還要把人攆出去,那就當真要落下個苛待有功之臣的惡名了。

得知鐘紹京居然全程讓個奶娃娃坐他邊上,李隆基覺得還挺新奇的,叫人多講了幾句。

等知曉第二天鐘紹京兩人還跟那小娃娃去遛彎,李隆基更覺稀奇。

作為一個有口皆碑的聖明之君,李隆基有個很傳統的毛病:喜歡神童。

當初他聽說李泌七歲通讀老莊之學,且說話很有些玄妙,立刻派人領他進宮親眼瞧瞧。

俗話說得好,盛世出神童!

李隆基覺得吧,已經有了男神童,若是再出個女神童,傳出去豈不是男女俱全的一段佳話?

聽聞神仙座下可都是童子童女兼有的。

郭家這小孩才五歲,已經能把字寫得規規整整,且連賀知章和鐘紹京都對她另眼相待,想來頗有些不凡之處。

李隆基本想把賀知章喚來問問情況,想了想又改了主意,親自過去秘書省轉悠一圈。

這種突然出現某個官署悄然觀察眾人做事的行為,出現在李隆基這種皇帝身上非常合理。

像有次他閑著沒事去翰林院遛彎,就曾碰上有人把朋友私自帶進去,記得好像是叫孟浩然來著。

詩倒是寫得不錯,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之句。只可惜行事不夠穩重,當著他的面還說什麽“不才明主棄”,聽得李隆基很是不滿,直接把他攆回家去。

你都說我嫌棄你了,我不嫌棄一下豈不是很對不起你的期望?

左右這類想走引薦路子入仕的文人只是養在翰林院解悶逗趣用的,李隆基當然是隨著自己的心意留用。

你一沒有賞心悅目的好相貌,二沒有會誇人的好口才,留你下來做甚?

李隆基正思量間,已走到了秘書省。作為大唐中央圖書館兼國立圖書編纂中心,秘書省最不缺的就是書。

賀知章也是個愛書之人,每逢當值時便手握書卷愜意翻閱,秘書省中不少書卷都垂著他標記閱讀內容用的竹制書簽,不少後進都會特意借閱並比對著他所寫的感悟來讀書。

賀知章在朝中幹了三十多年,沒撈上什麽位高權重的好職位,書卻讀了不少,差不多算是把秘書省藏書翻了個遍。

李隆基挺喜歡賀知章的,主要是他這人很會說話,誇起人來花樣百出,時常給你一種“錯過這個人才你就虧大了”“我居然這麽厲害的嗎”的美妙感覺。

誰會不喜歡會賊拉說話的人?

李隆基不讓眾人聲張,徑自邁步入內,卻見賀知章以手握著一卷書椅坐在那兒補覺,書案上還擺著個羊皮酒囊,顯然是他自己帶過來的。

李隆基上前拿起羊皮酒囊晃了晃。

一點聲響都沒有,空的!

這時有人在外頭鬧出點動靜,賀知章猛地從睡夢中驚醒。他睜開朦朧睡眼一擡頭,就瞧見李隆基似笑非笑地立在那兒,手裏還拿著他的羊皮酒囊。

賀知章忙起身見禮:“陛下!”

李隆基哈哈一笑:“賀愛卿且坐,你我之間不必拘禮。”他自己撩袍坐下,叫人送些茶點過來。

賀知章主動告罪道:“老臣年邁體衰,白日裏頭難免精神不濟,望陛下恕罪。”

李隆基並不在意。

賀知章告老還鄉的奏章早就遞上來了,是他想留賀知章在京師才一直沒有批復。

他用起人來愛惡分明,覺得人好就會一用到底,誰說他都不太樂意聽:覺得對方不合心意也會一擼到底,絕對不會有什麽舍不得的情緒。